[实用新型]一种多切流组合式油菜脱粒分离及秸秆粉碎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0189.6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2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耀明;周伟;徐立章;唐忠;孙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F12/00 | 分类号: | A01F12/00;A01F12/22;A01F12/40;A01F29/06;A01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切流 组合式 油菜 脱粒 分离 秸秆 粉碎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切流组合式油菜脱粒分离及秸秆粉碎一体化装置及间隙调整方法,主要应用于全喂入油菜联合收获机的脱粒分离部分,脱粒间隙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属于联合收获机智能化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现有油菜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离装置主要是借鉴稻麦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离原理,通过脱粒元件对油菜果荚产生冲击、揉搓以及碾压等作用,使得果荚炸口、开裂或粉碎,从而分离出油菜籽粒。由于油菜在生长过程中成熟度和含水率存在较大差异,油菜籽粒和茎秆的物料特性和稻麦的籽粒和茎秆有很大差异,因此如果单单采用现有稻麦联合收割机对油菜进行脱粒分离,会出现脱粒元件和脱粒滚筒转速不适合油菜脱粒的现象,从而导致脱粒损失大,生产效率低。另一方面,如果采用轴流滚筒的脱粒分离方式,由于油菜茎秆较粗,不仅容易出现物料运动不顺畅和堵塞的现象,还会增加功率的消耗。油菜脱粒分离的过程是脱粒滚筒和凹版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根据油菜在脱粒分离装置内不同时期的物料特性选择合适的脱粒方式和凹版分离形式可以提高脱粒分离的效果。
高效智能化是国际先进联合收获机发展的方向,根据联合收割机的作业质量自动调整各种工作参数,有助于提高收获质量和收获效率,我国联合收获机整体的自动化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着较大差距。夹带损失率是衡量脱粒分离装置性能的主要指标,试验发现,脱粒间隙的调节是影响夹带损失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可以通过脱粒间隙调节来控制夹带损失率,现阶段国内联合收获机脱粒间隙主要依靠改变滚筒直径进行间接调节,由此可见,此种脱粒间隙调节方法不仅不能得到及时调节而且工作量大降低收获效率,目前脱粒间隙自动调节的装置还未见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油菜脱粒分离的缺点,提出一种多级脱粒、作业顺畅、喂入量大、适应性强、结构合理的多切流组合式油菜脱粒分离及秸秆粉碎一体化装置,并且自带一种脱粒间隙实时自动调节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切流组合式油菜脱粒分离及秸秆粉碎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喂入初脱装置、主脱装置和复脱装置,所述喂入初脱装置包括喂入初脱轮(1),所述主脱装置包括纹杆式主脱轮(4),所述复脱装置包括钉齿式复脱轮(7),所述喂入初脱轮(1)、纹杆式主脱轮(4)和钉齿式复脱轮(7)呈阶梯状排布。
进一步的,还包括秸秆粉碎装置,所述秸秆粉碎装置包括碎草切割轮(10),纹杆式主脱轮(4)的轴心高于喂入初脱轮(1)的轴心120~150mm,钉齿式复脱轮(7)的轴心高于纹杆式主脱轮(4)的轴心140~180mm,碎草切割轮(10)的轴心高于钉齿式复脱轮(7)的轴心80~120mm。
进一步的,所述喂入初脱轮(1)直径为400~450mm,所述纹杆式主脱轮(4)直径为500~600mm,所述钉齿式复脱轮(7)直径为400~450mm,所述碎草切割轮(10)直径为300~360mm,所述四个轮轴的长度相同,均为600~1000mm。
进一步的,喂入初脱轮(1)包括平面喂入齿(101),齿高35~45mm,齿宽30~40mm,初脱栅格凹板(2)的轴向栅格间距为14~18mm;纹杆式主脱轮(4)包括8排均布纹杆,纹杆宽35~45mm,主脱栅格凹板(5)的轴向栅格间距为17~20mm;钉齿式复脱轮(7)包括齿高70~80mm的钉齿脱粒元件,复脱冲孔凹板(8)的冲孔为18×18mm的矩形孔。
进一步的,喂入初脱轮(1)的转速为750~850r/min,纹杆式主脱轮(4)的转速为600~700 r/min,钉齿式复脱轮(7)的转速为900~1000 r/min,碎草切割轮(10)的转速为2600~2800 r/min。
进一步的,还包括夹带损失监测装置,所述夹带损失监测装置包括夹带损失传感器(15)和传感器固定座(16),所述夹带损失传感器(15)安装在所述传感器固定座(16)上,传感器固定座(16)安装在复脱冲孔凹板(8)上,所述夹带损失传感器(15)采用阵列式PVDF夹带损失传感器,所述夹带损失传感器(15)的监测面积为,所述夹带损失传感器(15)的几何中心到所述钉齿式复脱轮(7)的竖直中心面的距离为180~200mm,所述夹带损失传感器(15)的上表面到所述复脱冲孔凹板(8)的底面的距离为70~100mm,所述夹带损失传感器(15)的轴向安装位置在所述复脱冲孔凹板(8)的中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01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