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型牵引车前悬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3075.7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6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权;孙振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04 | 分类号: | B60G11/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 牵引 车前 悬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型牵引车前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重型汽车的悬架系统中的弹性元件多采用钢板弹簧,且钢板弹簧一般位于车桥上方,对于对车架高度有特殊要求的特种牵引车来说,钢板弹簧位于车桥上方易造成车架高度超高,无法满足车架高度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钢板弹簧位于车桥下方有效降低车架高度的重型牵引车前悬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重型牵引车前悬架装置,包括车架以及纵向固定于车架下方的车桥,还包括纵向固定于车架前端下方的横梁Ⅰ、纵向固定于车架后端下方的横梁Ⅱ、分别固定于横梁Ⅰ左右两端的两个板簧前支架、分别固定于横梁Ⅱ左右两端的两个板簧后支架、通过减震器上支架固定于车架左右两端的两个减震器以及固定于车桥左右两端的两个减震器下支架,所述减震器下支架侧端铰接安装于同侧的减震器下端,钢板弹簧总成一端铰接安装于板簧前支架下端,其另一端通过板簧吊耳铰接安装于板簧后支架的下端,所述钢板弹簧总成中间部位下方设置有板簧压板,若干骑马螺栓依次穿过板簧压板以及钢板弹簧总成后旋合固定于减震器下支架上。
为了降低重量,上述横梁Ⅰ为圆管形结构。
为了防止传动轴跳动时产生干涉,上述横梁Ⅱ上设置有向上方凹陷的凹槽。
为了保护减震器,上述车架左右两端下方分别固定有悬架限位块,当减震器活塞杆完全缩回时,减震器下支架与悬架限位块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钢板弹簧总成布置于车桥的下方,因此有效降低了车架高度。通过在板簧前支架与板簧后支架处分别设置横梁Ⅰ与横梁Ⅱ,避免了钢板弹簧总成布置与车桥下方,极易造成板簧前支架与板簧后支架悬臂过长导致强度低的问题,大大增强了板簧前支架与板簧后支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架 2.板簧前支架 3.钢板弹簧总成 4.板簧吊耳 5.板簧后支架 6.板簧压板 7.骑马螺栓 8.悬架限位块 9.减震器下支架 10.减震器 11.减震器上支架 12.横梁Ⅰ 13.车桥 14.横梁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重型牵引车前悬架装置,包括车架1以及纵向固定于车架1下方的车桥13,还包括纵向固定于车架1前端下方的横梁Ⅰ 12、纵向固定于车架1后端下方的横梁Ⅱ 14、分别固定于横梁Ⅰ 12左右两端的两个板簧前支架2、分别固定于横梁Ⅱ 14左右两端的两个板簧后支架5、通过减震器上支架11固定于车架1左右两端的两个减震器10以及固定于车桥13左右两端的两个减震器下支架9,减震器下支架9侧端铰接安装于同侧的减震器10下端,钢板弹簧总成3一端铰接安装于板簧前支架2下端,其另一端通过板簧吊耳4铰接安装于板簧后支架5的下端,钢板弹簧总成3中间部位下方设置有板簧压板6,若干骑马螺栓7依次穿过板簧压板6以及钢板弹簧总成3后旋合固定于减震器下支架9上。由于钢板弹簧总成3布置于车桥13的下方,因此有效降低了车架高度。通过在板簧前支架2与板簧后支架5处分别设置横梁Ⅰ 12与横梁Ⅱ 14,避免了钢板弹簧总成3布置与车桥13下方,极易造成板簧前支架2与板簧后支架5悬臂过长导致强度低的问题,大大增强了板簧前支架2与板簧后支架5的可靠性。
横梁Ⅰ 12可以为圆管形结构。圆管形结构的横梁Ⅰ 12既具备优良的抗弯能力,又具有重量轻的特点,降低了生产成本。横梁Ⅱ 14上可以设置有向上方凹陷的凹槽。由于传动轴从横梁Ⅱ 14与车桥13之间的空隙处穿过,因此在横梁Ⅱ 14上设置凹槽使其呈扁担状,可以有效防止传动轴在径向跳动时与上端的横梁Ⅱ 14发生干涉,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车架1左右两端下方可以分别固定有悬架限位块8,当减震器10活塞杆完全缩回时,减震器下支架9与悬架限位块8相接触,因此可以有效保护减震器10,防止过渡压缩时冲击导致减震器10损坏的情况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30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侧倾的车辆悬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钢板弹簧式前悬架用三次限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