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助力制动总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8377.8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0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姚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腾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565 | 分类号: | B60T13/565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力 制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动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电助力制动总泵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制动总泵均采用真空助力器进行助力,其存在如下缺陷:(1)占用空间过大,整车布置不方便;(2)助力灵敏度较低;(3)受制于发动机抽真空性能,助力比可调范围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助力制动总泵结构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电助力制动总泵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真空助力器进行助力导致占用空间过大、助力灵敏度较低、助力比可调范围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助力制动总泵结构,包括:
制动总泵结构;
齿条推杆,所述齿条推杆与所述制动总泵结构相连,所述齿条推杆底部设置为锯齿形状;
减速器壳体,所述减速器壳体与所述齿条推杆可拆卸的连接;
蜗轮,所述蜗轮与所述齿条推杆的锯齿部分啮合,固定于所述减速器壳体内;
助力电机;
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配合,与所述助力电机的输出轴固连为一体。
进一步,所述齿条推杆与所述减速器壳体通过安装法兰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所述蜗轮通过蜗轮销轴固定于所述减速器壳体内。
进一步,所述蜗轮销轴与过垫片及开口销一起固定于所述减速器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助力制动总泵结构,通过蜗轮蜗杆、蜗轮齿条的传动方式,实现将助力电机的输出扭矩转化为齿条推杆的推力的功能,最终达到了制动总泵的助力功能,助力反应迅速,助力比可数字化精确控制,能够提高制动的助力灵敏度,减小整车制动距离,同时替代原有的真空助力器助力方式,结构紧凑,减少空间的占用,有利于整车的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助力制动总泵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助力制动总泵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制动总泵结构 2-齿条推杆 3-蜗轮
4-蜗轮销轴 5-减速器壳体 6-安装法兰
7-蜗杆 8-助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电助力制动总泵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电助力制动总泵结构包括传统的制动总泵结构1。齿条推杆2与制动总泵结构1相连,其底部设置为锯齿形状。齿条推杆2的锯齿部分与蜗轮3啮合,由蜗轮3驱动。蜗轮3通过蜗轮销轴4固定于减速器壳体5内。齿条推杆2与减速器壳体5通过安装法兰6可拆卸的连接。蜗轮销轴4与过垫片及开口销一起固定于减速器壳体5上。蜗轮3与蜗杆7相配合,由蜗杆7驱动。蜗杆7与助力电机8的输出轴固连为一体,由助力电机8驱动。
使用时,通过控制助力电机8的电流,实现助力电机8的正反转及调节输出 扭矩的大小。助力电机8通过蜗杆7驱动蜗轮3进行旋转,实现减速增扭的功能。蜗轮3驱动齿条推杆2实现助力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助力制动总泵结构,通过蜗轮蜗杆、蜗轮齿条的传动方式,实现将助力电机的输出扭矩转化为齿条推杆的推力的功能,最终达到了制动总泵的助力功能,助力反应迅速,助力比可数字化精确控制,能够提高制动的助力灵敏度,减小整车制动距离,同时替代原有的真空助力器助力方式,结构紧凑,减少空间的占用,有利于整车的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腾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腾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83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