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预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5652.3 | 申请日: | 2014-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5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滨;王浩;张雪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联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1/125 | 分类号: | F02M31/125;H05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富天文博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2 | 代理人: | 刘寿椿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 预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柴油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许多地区,由于冬季天气比较寒冷,车辆在运行时,油箱内的柴油会逐渐的冷凝,阻碍通油管和滤清器,导致发动机熄火而停驶,尽管加油站在冬季备有-10号以上的防冻柴油,但防冻柴油要比普通柴油贵的多。
为解决这些问题,通常是在油箱内安装加热管对燃油进行加热,但一般的加热装置不但结构复杂而且对燃油的预热温度不宜控制。公开号为CN101683818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料预热装置,包括:电源供应部;热源供应部,其是与所述的电源供应部相耦接,以接收所述的电源供应部提供的电能,并将所述的电能转换成热能;热源传导部,其是与所述的热源供应部相连接,所述的热源传导部可对油箱内部的不同位置的燃料进行预热;以及控制单元,其是与所述的电源供应部相耦接,所述的拉制单元可以控制所述的电源供应部。虽然其可以方便的控制预热油温,但其结构仍然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预热装置。
一种柴油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预热装置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线圈架,螺旋缠绕在所述线圈架上的具有PTC效应的碳纤维加热线,所述碳纤维加热线通过连接部件电连接至温度控制器。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连接件和绝缘封装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螺纹连接部和设置于所述螺纹连接部顶端并与所述螺纹连接部一体成型的接线部,在所述接线部设置有接线沉孔。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螺纹连接部插入所述碳纤维加热线中并与所述碳纤维加热线电连接,导线的导电芯线插入所述接线部上的接线沉孔并压紧,从而使所述碳纤维加热线电连接至所述温度控制器,所述绝缘封装件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加热线、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导线形成的连接接头外并将所述连接接头封装在所述绝缘封装件内。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管状连接件和绝缘封装件,在所述管状连接件中部设置有缺口,使得在所述管状连接件两端分别形成套管。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碳纤维加热线的碳纤维芯线插入所述管状连接件一端的所述套管中并压紧,导线的导电芯线插入所述管状连接件的另一端的所述套管中并压紧,从而使所述碳纤维加热线电连接至所述温度控制器,所述绝缘封装件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加热线、所述管状连接件和所述导线形成的连接接头外并将所述连接接头封装在所述绝缘封装件内。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线圈架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中部的筒管。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筒管的数量为三根,其呈品字形排列在所述底板的中部,并且三根所述筒管之间在远离所述底板一端的端部通过固定条两两之间相互连接固定。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间隔的安装孔。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碳纤维加热线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线圈架上,形成双线圈的绕组。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柴油预热装置还包括一导热外壳,所述导热外壳固定至所述底板,将所述线圈架、所述碳纤维加热线和所述连接部件密封在所述导热外壳与所述底板形成的密封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加热迅速并可以控制柴油的预热温度、使用方便,解决了北方地区冬季气候严寒,柴油冻结无法启动的问题,同时对燃油进行预热还可以提高柴油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减少能量的损失和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连接部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连接部件与碳纤维加热线连接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连接部件与碳纤维加热线连接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连接部件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连接部件与碳纤维加热线连接的分解图;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连接部件与碳纤维加热线连接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联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联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5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