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抱式电动移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5479.5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2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潘国新;张秀峰;马岩;徐建光;李剑;刘颖;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G7/10 | 分类号: | A61G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抱式 电动 移位 | ||
1.一种夹抱式电动移位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支腿开合机构(1)、底座(2)、立座(3)、夹抱臂(4)、电动升降机构(5)、夹抱臂开合机构(6)、夹抱臂锁定机构(7)、电动控制系统(8)、小腿支撑机构(9)、大腿支撑吊带(10)、推把(11);
所述的立座(3)安装在底座(2)上方,立座(3)内侧安装有电动升降机构(5);
所述的小腿支撑机构(9)安装在立座(3)的两侧,它包括支撑架(91)、定位柱塞(92)、调节支架(93)、腿托(94),通过定位柱塞(92)调节腿托(94)的前后位置;
所述的支腿开合机构(1)安装在底座(2)的下方,有左右两条支腿(101);
所述的夹抱臂开合机构(6)安装在电动升降机构(5)上端;夹抱臂开合机构6上连接有夹抱臂(4);
所述的支撑吊带(10)固定在夹抱臂(4)上;
所述的推把11固定连接在立座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抱式电动移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支腿开合机构(1)的左右两条支腿(101),通过铰接与底座连接,支腿前端安装有万向脚轮(107);支腿开合的实现是由两个连接的四连杆机构实现的,它包括第1直线电动推杆(102)、中间连杆(103)、短拉杆(104)、长拉杆(105),第1直线电动推杆(102)的伸缩杆前端连接中间连杆(103)的前端,中间连杆(103)的后端与长拉杆(105)的前端连接,该长拉杆(105)的后端与一条支腿(101)的后端连接;中间连杆(103)的中部设有铰接轴,在该铰接轴到中间连杆(103)的前端之间连接短拉杆(104)的前端,该短拉杆(104)的后端与另一条支腿(101)的后端连接;在长、短拉杆的两端连接有调节接头(106),通过第1直线电动推杆的伸缩控制两支腿的开合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抱式电动移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动升降机构(5)由第2直线电动推杆(51)、摇臂座(52)和立座(3)组成四杆机构,第2直线电动推杆(51)上端连接摇臂座(52),摇臂座(52)和立座(3)之间通过主转轴(53)连接,立座(3)通过下端固定连接的推杆固定座(31)与第2直线电动推杆(51)下端铰接,通过第2直线电动推杆的伸缩实现摇臂座(52)及左右夹抱臂(41)的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抱式电动移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夹抱臂开合机构(6)是由固定管梁(61)、左右夹抱臂(41)、铰座(62)、联臂杆(63)组成的反转平行四杆机构,固定管梁(61)与摇臂座(52)固定连接,固定管梁(61)上设有两个铰座(62),铰座(62)上部外侧端连接左右夹抱臂(41),铰座(62)下部侧端反向连接联臂杆(63),在一个铰座(62)上连接阻尼缓冲器(64),通过手动操作单侧左右夹抱臂(41)开合实现左右夹抱臂的开闭,实现夹抱功能;通过阻尼缓冲器(64)实现开合时的速度缓冲,以免对人体有伤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抱式电动移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夹抱臂锁定机构(7)包括小连杆(71)、滑轴(72)、锁定座(73)、定位套(74)、插销(75)、定位螺钉(76)、锁定压簧(77)、铜套(78),小连杆(71)的一端通过第一铰轴(79)与夹抱臂4上的曲柄(45)连接,另一端与滑轴(72)通过第二铰轴(80)连接,锁定座(73)安装在固定管梁(61)上,铜套(78)与锁定座(73)的横向内孔(81)为紧配合,滑轴(72)与铜套(78)为间隙配合,锁定座(73)上设有套管(84),插销(75)与套管(84)的台肩孔(82)配合,套管(84)内的插销上装有锁定压簧(77),可使插销(75)进行轴向的弹性伸缩,插销的外端与定位套(74)外端铰接,通过小螺母(85)实现轴向定位,定位套(74)侧壁有L形凹槽(83),定位螺钉(76)固定在套管(84)的外侧壁上,定位螺钉(76)设置在L形凹槽(83)内,用于实现定位套的轴向和周向定位,定位套(74)与套管(84)之间可进行相对滑动或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未经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547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