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挂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9632.X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4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黄耀;罗颂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楠美洋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H3/12 | 分类号: | B62H3/12;B60P3/079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冯晓兰 |
地址: | 中国香港干诺道西***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挂架 | ||
1.一种自行车挂架,包括架体,该架体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固定自行车车轮的放置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单元(1)包括框架、第一轮架(13)及第二轮架(12),所述框架包括一竖框(11),该竖框(11)包括水平设置的上、下横梁(111,112)以及设置在上、下横梁(111,112)之间的纵梁(113),所述第二轮架(12)和第一轮架(13)均与竖框(11)相连且分别设置于竖框(11)的前后两侧;
所述第一轮架(1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上横梁(111),另一端卡扣于下横梁(112)且其端部沿下横梁(112)长度方向延伸形成一安装轴(132),该安装轴(132)的自由端安装有一挂钩(133),该挂钩(133)的开口宽度与车轮轮胎宽度相匹配并能以安装轴(132)为中心沿垂直于下横梁(112)的平面旋转且定位;
所述第二轮架(1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梁(121)和第二支梁(122),该第一支梁(121)和第二支梁(122)分别与上横梁(111)和下横梁(112)垂直相交且均于下横梁(112)处弯折并水平向外延伸而形成弯折段(126),所述第一支梁(121)与第二支梁(122)间形成容置车轮的容置空间(123)且该容置空间(123)与挂钩(133)相对,在该容置空间(123)内水平隔设活动限位件(5)和固定限位杆(6),该活动限位件(5)设置于上、下横梁(111,112)之间而该固定限位杆(6)设置于弯折段(126),使得固定限位杆(6)、下横梁(112)以及活动限位件(5)形成支撑车轮的三个支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两侧纵梁(133)上分别横向插设有支撑杆(9),该支撑杆(9)的端部设置有能与车厢内壁面紧密相抵的支撑座(91),该支撑杆(9)与纵梁(133)的插接处设置有外螺纹,该插接处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9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架(13)呈矩形,所述下横梁(112)上设置有卡槽(2),该第一轮架(13)的下支横梁(131)卡扣于该卡槽(2)内且该下支横梁(131)两端部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安装轴(132),所述第一轮架(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第二轮架(12)且两侧第二轮架(12)的弯折段(126)的端部通过一与下横梁(112)平行的连接梁(10)相互连接而形成一闭合的底框(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段(126)上形成一向连接梁(10)倾斜的斜坡(127),所述固定限位杆(6)沿该弯折段(126)延伸方向设置在该斜坡(127)的下坡段,同时,所述下横梁(112)和连接梁(10)底部均设至少4个支脚(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限位件(5)包括活动限位杆(52)以及设置在该活动限位杆(52)两端的连接套(51),该活性限位杆(51)上形成与车轮车胎外周面相配的弧度(521),所述连接套(51)分别套设于第一支梁(121)和第二支梁(122)且至少一个连接套(51)壁上贯穿设有一定位孔(54),该定位孔(54)内插设有一紧固件(53)。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单元(1)至少为两个,各放置单元(1)并列设置且各相邻放置单元(1)通过竖框(11)的纵梁(113)形成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楠美洋行有限公司,未经楠美洋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963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