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电动角度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9339.1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4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培晶;常健;黎其俊;刘树清;刘大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延锋江森座椅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1101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排 座椅 电动 角度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电动角度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乘用车后排座椅所使用的电动角度调节装置基本上是安装在后排座椅上,其主要采用马达驱动减速箱系统并通过丝杆输出和连杆机构来实现后排座椅角度调节功能,以使后排乘员得到一个合适的乘坐姿势。例如KR20130068949A公开的调节机构就是这样一种电动角度调节装置,其第一级为减速电机箱体通过丝杆输出,第二级为连杆机构。这些电动角度调节装置产品面临着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零件数多,结构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乘用车后排座椅所使用的电动角度调节装置所存在的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零件数多,结构复杂等问题而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零件数量少、结构简单的汽车后排座椅电动角度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电动角度调节机构,包括:
一支架,所述支架安装在后排座椅后侧车身适当位置上;
一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安装所述支架上;
一锁钩总成,所述锁钩总成由所述驱动单元驱动进行直线移动,所述后排座椅通过一锁止机构挂在所述锁钩总成的锁钩上,所述锁钩总成在直线移动过程中,驱动所述后排座椅进行角度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一底板部分和位于所述底板部分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板部分和第二支板部分,所述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板部分和第二支板部分上,所述底板部分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后排座椅后侧车身适当位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减速电机、丝杆及丝杆螺母,所述减速电机通过电机螺钉及电机衬套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板部分的外侧面上,所述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板部分和第二支板部分上,该丝杆伸出所述第一支板部分的一端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联接,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丝杆啮合并安装在所示锁钩总成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锁钩总成包括一锁钩支撑座,所述锁钩安装在所述锁钩支撑座上,在所述锁钩支撑座内开设有一丝杆螺母安装孔,所述丝杆螺母安装在所述丝杆螺母安装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后排座椅电动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至少一根导杆,并在所述锁钩支撑座内开设一导向孔,所述导杆通过轴承穿过所述锁钩支撑座内的导向孔且其两端延伸出所述锁钩支撑座外,所述导杆延伸出所述锁钩支撑座外的两端分别固定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板部分和第二支板部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杆为两根,所述导向孔为两个,每一导杆通过轴承穿过其对应的导向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锁钩支撑座与所述底板部分之间设置有一橡胶支撑垫总成,以减缓锁钩支撑座总成与支架的安装间隙,并消除运动带来的振动和噪声,提高运动的平稳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橡胶支撑垫总成包括支撑垫和橡胶垫,所述支撑垫安装在所述底板部分上,橡胶垫所述安装在所述支撑垫上并与所述锁钩支撑座的底部接触。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将本实用新型直接安装在后排座椅后侧车身适当位置上,后排座椅通过一锁止机构挂在所述锁钩总成的锁钩上,使得后排座椅的制造更加简便并且安装方便。
2、采用电机直接驱动丝杆旋转,丝杆通过丝杆螺母使锁钩总成实现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后排座椅角度调节。结构紧凑,零件数大大减少,成本降低
3.本实用新型采用橡胶垫总成作为锁钩支撑座底部的支撑元件,提高传动平稳性,大大改善噪音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排座椅电动角度调节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排座椅电动角度调节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排座椅电动角度调节机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排座椅电动角度调节机构的锁钩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排座椅电动角度调节机构与后排座椅的靠背中锁止机构装配及解锁后的示意图。
图6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排座椅电动角度调节机构与后排座椅结合示意图,其中图6和图7中后排座椅的靠背处于最前位置,图8和图9中后排座椅的靠背处于最后位置。图7为图6的I处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8的I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延锋江森座椅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延锋江森座椅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93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纸盒
- 下一篇:一种浴室用陶瓷挂架及其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