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舵系的舵杆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9153.4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9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俊;黄波;梁海波;卢启槐;朱月平;覃翼;张岩;黄鸿根;梁栋;王学中;陈俊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5/00 | 分类号: | B63H25/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5 | 代理人: | 田子荣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舵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控制方向的舵系,尤其是一种舵系的舵杆筒。
背景技术
舵系是船舶控制方向的装置,为保证船舶有稳定和精确的方向操控能力,研究提高船舶舵系装配的精度意义重大。
海工船的重要性能之一就是操纵的准确性,舵系是船舶操控把向的机构。如图1所示,舵系一般包括可固定焊接在船体上的舵杆筒91、安装在舵杆筒91上的上舵承92和下舵承93、通过上舵承92和下舵承93可转动地支承在舵杆筒91上的舵杆94、安装在舵杆94下端的舵叶95、安装在舵杆94上端用于控制舵杆94转动的舵柄96。舵系一般是通过转舵液压缸(图中未示出)推动舵柄实现舵杆和舵叶左右35度的转动对船舶的转向控制。舵杆通过与安装在舵杆筒结构上的上舵承和下舵承支撑来实现转动。舵杆的水密首先通过下舵承下面的骨架密封97,保证舵杆筒与船外海水的密封。在上舵承内部也有骨架密封,为保证舵杆筒内与舵机舱的密封。舵杆是通过上、下轴承的支撑来转动,舵杆筒是支撑上舵承和下舵承的结构,所以,舵系的定位归根结底就是舵承的定位。
舵系在船舶安装中需要拉线或打激光精确定位,把上舵承和下舵承的同心度要控制在毫米内,以保证舵杆的运转平稳。如果装配的定位中心精度不够,舵杆运转的卡滞,运转不平稳,会造成下舵承的偏磨。同时会造成下骨架密封与舵杆的配合不良,造成偏磨甚至造成漏水,加快舵杆的腐蚀。
船舶常规构件的装配精度不高,在舵系定位安装过程中,需要精度的定位调整,对控制焊接的变形,对焊接工艺,焊接工人的焊接能力和环境条件都有较高要求。
在传统结构中,为减少船上的装配工序,下舵承都是先压装在舵杆筒上,一旦舵杆筒焊接到船体上,舵杆转动的中心轴线和上舵承的安装平面就确定。如果在定位和焊接过程中存在了误差,就只有通过在船上再次对下舵承内孔进行镗孔或镗上舵承的安装平面的方式,重新找中。这种方式费时、费力,而且在误差偏大时候,下舵承的镗孔尺寸就大,还会影响舵承的强度。
在传统的定位中,舵杆筒与舵承都是刚性连接,没有可调节的空间,一旦舵杆筒焊接到船体上,舵杆转动的中心轴线就确定了。如果在定位和焊接过程中存在了误差,就只有通过在船上对下舵承内孔进行镗孔或镗上舵承的安装平面,重新找中定位中心轴线。船舶舵系安装都是在下水前完成,时间紧迫。而且在误差偏大的时候,下舵承的镗孔尺寸就大,还会影响下舵承的强度。传统的这种舵杆筒结构,在定位安装中费时、费力、装配质量可控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精度高,而且便于装配的舵系的舵杆筒。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舵系的舵杆筒,该舵杆筒用于安装舵杆,舵杆穿过舵杆筒并通过上舵承和下舵承可转动地支承在舵杆筒上以使舵杆能够围绕一中心轴线转动,该舵杆筒包括一可固定安装在船体上的中空的筒体,该舵杆筒还包括一用于安装上舵承的中空的上套筒和一用于安装下舵承的中空的下套筒;筒体的上端设有上安装孔,上套筒插入上安装孔中,且上套筒与上安装孔间隙配合,上套筒与筒体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上套筒位置以使安装于上套筒的上舵承的中心线与中心轴线重合的上微调机构;筒体的下端设有下安装孔,下套筒插入下安装孔中,且下套筒与下安装孔间隙配合,下套筒与筒体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下套筒位置以使安装于下套筒的下舵承的中心线与中心轴线重合的下微调机构。
该技术方案公开的舵系的舵杆筒在筒体固定(例如焊接固定)在船体后,通过上微调机构调整上舵承的安装水平度和中心线,通过下微调机构调整下舵承的中心线,使上舵承的中心线和下舵承的中心线尽量与中心轴线重合,也就是使上舵承的中心线与下舵承的中心线尽量重合并保证上舵承和下舵承的同心度要控制在毫米内,有效保证舵杆定位的高精度,通过上微调机构和下微调机构来调整筒体(焊接)固定和粗拉线造成的误差,让舵系初定位和焊接要求低,使舵杆筒定位工序简单,省时省力,装配更简单方便。
以上技术方案可通过以下措施作进一步改进:
上微调机构包括至少三根上调节螺栓,全部上调节螺栓以上安装孔的轴线为中心呈等分圆周状分布,各上调节螺栓分别与筒体螺纹配合,各上调节螺栓的一端伸入上安装孔内并顶抵于上套筒;下微调机构包括至少三根下调节螺栓,全部下调节螺栓以下安装孔的轴线为中心呈等分圆周状分布,各下调节螺栓分别与筒体螺纹配合,各下调节螺栓的一端伸入下安装孔内并顶抵于下套筒。上微调机构和下微调机构结构简单,至少三根等角度分布的上调节螺栓能够全方位地调整上舵承的中心线的位置,至少三根等角度分布的下调节螺栓能够全方位地调整下舵承的中心线的位置,操作方便快捷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91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可折叠壁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船舶尾轴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