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空调发电车燃油冷却装置及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0816.0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6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高洪镇;于福宝;崔秀玲;权光辉;袁博;孙彦;孙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1/20 | 分类号: | F02M3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曲艳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空调 电车 燃油 冷却 装置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空调发电车,特别涉及一种铁路空调发电车燃油冷却装置及冷却系统,属于铁路发电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传统铁路空调发电车柴油机回油量小、温度低,对燃油箱的加热作用较小,燃油箱温升幅度较小,不会对柴油机的工作造成影响,因此不会单独设置燃油冷却装置。而在青藏等高原地区运营的发电车,所采用的柴油机与我国传统铁路空调发电车采用的柴油机不同,该柴油机回油量大,回油温度高,即使燃油箱外部不包覆防寒层,也能够将燃油箱内的燃油加热至71℃以上,造成油温高停机,所以需要对燃油进行冷却。在现有的铁路发电车上,一般都安装有用于为柴油机组冷却的空冷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安装在车厢内,冷却系统由换热器、冷却风机等组成,在车厢的顶板上还开设有通风口等结构,这套冷却系统仅用于冷却柴油机组的冷却水,而不能用于燃油的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适于在高原地区运营的铁路空调发电车燃油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适于在高原地区运营的铁路空调发电车燃油冷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铁路空调发电车燃油冷却装置,吊挂于车体底架下方,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热交换器、风扇和电机,所述热交换器设置有与燃油箱连接的出油口和柴油机连接的进油口,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所述壳体上还固定有多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车体底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在所述壳体的顶壁上开设所述进风口。
进一步,在所述进风口中处安装可拆卸的过滤网。
进一步,所述过滤网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插销连接。
进一步,所述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
进一步,在所述出风口处安装防护网。
进一步,所述防护网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法兰固定连接。
进一步,每个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一吊杆,所述吊杆的顶部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底架上。
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铁路空调发电车燃油冷却系统,包括一台或两台柴油发电机组,所述柴油发电机组通过回油管路连接如上所述的的燃油冷却装置,所述燃油冷却装置的出油口与燃油箱连接,所述燃油箱通过供油管路与所述柴油发电机组连接,在所述供油管路上串接油温传感器,所述油温传感器与发电车控制系统连接。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空调发电车燃油冷却装置及冷却系统,通过在供油管路上设置油温传感器,使得油温始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柴油发电机组的工作稳定可靠。另外,该冷却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整体吊挂于车体底架的下方,不占用车内空间,而且无需在车厢内开设通风口等结构,便于日常维护。而且采用空冷的冷却方式,避免了水冷热交换器因为泄漏导致的油水互串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结构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热交换器2,风扇3,电机4,安装座5,进风口6,出风口7,过滤网8,插销9,防护网10,法兰11,进油口12,出油口13,油温传感器14,燃油箱15,柴油发电机组16、17,回油管路18,燃油冷却装置19,供油管路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路空调发电车燃油冷却装置,用于给柴油发电机组中的燃油冷却降温,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安装有热交换器2、风扇 3和电机4。
为了保证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2优选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热交换器2设置有进油口12和出油口13,出油口13与燃油箱连接,进油口12与柴油机连接。由于发电车设有2个燃油箱15,分别为一位侧燃油箱和二位侧燃油箱,所以,进油口12和出油口13分别设置为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0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