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试验台架自动对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9018.0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6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孙波;刘帅;殷文元;王宇成;瞿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G01M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试验 台架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试验台架自动对中装置,属于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试验台架是检测发动机性能必不可少的重要装置。将发动机安装到试验台架时,必须满足试验台架的测功机转子轴线与发动机曲轴轴线的同轴度要求,这一过程称为“对中”。但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同轴度。这将导致发动机一定强度的振动,导致发动机与试验台架连接部件的松动,更有甚者会造成连接部件的折断,产生安全事故。
在发动机试验台架过程中,测功机转子轴线与发动机曲轴轴线偏离误差不得超过0.1mm,对中调整装置需要满足安装方便、省时省力、测量简单精确、工作安全可靠,定位准确的要求。目前,一般是将发动机安装在支架上,用螺栓将支架固定在试验台基础上,通过手动调整支架的位置来满足发动机同轴度的要求,完成对中后,即可进行发动机试验。
在发动机台架的安装调试过程中,传统台架需要手动通过重物撞击支架底部进行位置调整,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对中费时费力,同轴度难以控制,开启前无法进行自动定位、定时检查。如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一直是发动机测试领域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对中过程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试验台架自动对中装置,实现发动机安装位置的全方位自动精确调整,满足试验台架的测功机转子轴线与发动机曲轴轴线的同轴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试验台架自动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台基础、测功器、弹性联轴器、激光检测模块和至少两个支架,所述测功器固定于试验台基础上且连接弹性联轴器;所述至少三个支架分别位于发动机的不同侧面;所述试验台基础上设有丝杠槽,所述支架底部均安装在对应的丝杠槽中的丝杠上;所述丝杠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丝杠相连;所述支架上端板沿垂线方向上均固定设置有蜗杆,与所述蜗杆装配连接的涡轮通过支撑臂与步进电机相连;所述丝杠步进电机和步进电机均连接于激光检测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三个,呈三角状分布,其中两个支架6分别对称分布于靠近测功器13一端的轴线两侧,另一个支架6位于远离测功器13一端的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丝杠步进电机和联轴器之间设有第一减速器,所述步进电机和涡轮之间设有第二减速器。
进一步的,所述丝杠槽两边均设有螺栓紧固配槽,并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支架的支撑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紧固配槽两端分别开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中的定位卡块通过推力滚子轴承与丝杆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焊接有加强筋,所述上端板为焊接钢板。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丝杠、丝杠步进电机和减速器,实现待测发动机沿丝杠导轨方向位移;涡轮、蜗杆、步进电机和减速器,实现待测发动机竖直位移;从而实现发动机安装位置的全方位精确调整,以满足试验台架的测功机转子轴线与发动机曲轴轴线的同轴度要求。
(2)通过设置三个支架,避免产生支撑应力,同时为试验台架附加件提供充足的安装空间;通过设置螺栓紧固配槽、紧固螺栓、定位卡槽、定位卡块和推力滚子轴承实现支架的左右防松,避免产生发动机测试过程中的台架松动造成的对中偏差问题。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试验台架自动对中装置安装方便、定位准确、测量简单精确,消除了用铁锤等重物敲击的传统对中方式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发动机试验台架自动对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卡块及推力滚子轴承装配示意图。
图中:1-定位卡槽,1-1-定位卡块,1-2-推力滚子轴承,2-发动机,3-丝杠,4-试验台基础,5-螺栓紧固槽,6-支架,6-1-焊接钢板,6-2-加强筋,6-3-紧固螺栓,7-1-蜗杆,7-2-涡轮,8-1-步进电机,8-2-变速器,9-支撑臂,10-丝杠槽,11-联轴器,12-1-减速器,12-2-丝杠步进电机,13-测功器,14-弹性联轴器,15-飞轮,16-激光检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90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燃机缸盖鼻梁区沸腾可视化实验装置
- 下一篇:安全阀校验用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