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加厚式冲压硬化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3488.8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4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孙锋峰;倪小飞;濮一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00 | 分类号: | B60B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郑阳政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厚 冲压 硬化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尤其涉及一种内加厚式冲压硬化车轮。
背景技术
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以轮辐边缘的外表面跟轮辋的安装轮辐部位的内表连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轮辐和轮辋组成一个整体。在轮辋的轴向两端都设有轮缘,安装上轮胎时轮胎的轴向两端同轮缘抵接在一起;在轮辋中还设有气门孔、用于供安装轮胎时气门通过,气门孔为内凸起于轮辋的内表面的。轮辐设有中心孔和沿中心孔周向分布的螺栓孔,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91070496、公开日为1999年12月15日、名称为“车辆用车轮”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车轮。该专利文件中的车轮包括轮辋和焊接在轮辋上的轮辐,轮辐为板式结构,以一体的结构形式同轮辋连接在一起。
现有的车轮存在以下不足:用钢材制作车轮,只能通过增加轮辋和轮辐的厚度来提高车轮的强度而使得强度达到要求,所以会导致车轮的重量较重,而车轮的重量重则会增加汽车的油耗;轮辐和轮辋的焊接点的连接强度差;气门孔开孔时容易产生偏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强度高而重量轻的内加厚式冲压硬化车轮,解决了现有的钢制车轮重量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旨在进一步提供一种轮辋和轮辐的连接强度好的内加厚式冲压硬化车轮,解决了现有的车轮轮辋和轮辐之间的连接强度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旨在进一步提供一种气门孔的位置准确的内加厚式冲压硬化车轮,解决了现有的车轮气门孔开孔时容易产生偏移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内加厚式冲压硬化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所述轮辐设有螺栓孔,所述轮辐包括轮辐端壁和轮辐周壁,所述轮辐端壁连接在轮辐周壁的一端,所述轮辐周壁和轮辐端壁为一体结构,所述轮辐周壁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轮辋内且同所述轮辋焊接在一起,所述轮辐端壁固接有衬板,所述衬板位于轮辐所围成的空间的内部,所述螺栓孔同时贯穿所述轮辐端壁和衬板,所述轮辋、轮辐和衬板都为钢制作而成。构成车轮的部件都通过钢制作,可以通过热冲压的方式来使得车轮材料100%转化为马氏体,从而能够以不增加重量的方式以实现强度的提高。设置衬板,使得车轮的强度满足载重和安装要求,而重量相对于状态加厚而言,则重量轻。
作为优选,所述轮辐周壁和所述轮辋之间为过盈配合。能够使得轮辋和轮辋焊接在一起时的连接强度。实现了第二个发明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轮辐周壁和所述轮辋之间的过盈量为0.5毫米到2.5毫米。太小的过盈配合会导致连接焊缝的过早失效,太大的过盈配合会导致装配困难并引起轮辋胎圈座相对于车轮中心孔的径向偏移。
作为优选,所述轮辐端壁的中心设有轮辐部中心孔,所述衬板的中心设有衬板部中心孔,所述衬板部中心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轮辐部中心孔的孔径。能够节约开设车轮中心孔时的工作量。该设计开设中心孔时,只需要在轮辐端面上开始出中心孔即完成了整个中心孔的开孔作业、无需在衬板上再继续打孔。
作为优选,所述轮辋设有平面,所述平面上设有气门孔,所述气门孔的外端同所述轮辋的外表面平齐,所述气门孔的内端同所述轮辋的内表面平齐。气门孔制作时方便且位置精度高。实现了第三个发明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轮辐周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内凹坑和外凸起,所述内凹坑和外凸起沿轮辐周向交替分布,所述轮辐内表面对应内凹坑的部位为内凸起、对应外凸起的部位为外凹坑。能够克服轮辐缺乏横向刚度从而产生挠度的缺陷,该缺陷会在拐弯时干涉制动器或者造成不稳定的转向感。
作为优选,所述轮辋、轮辐和衬板都经过热冲压。不需要提高重量而实现车轮强度的提高。
作为优选,所述轮辐端壁和衬板经过所述热冲压而形成一体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轮辐端壁和衬板之间设有气弹簧腔。能够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增加车轮的强度和提高抗震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气弹簧腔内的气压为1.5个标准大气压以上。抗震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轮辋和轮辐都为经过热冲压的钢结构,轮辐是所述轮辐端壁和衬板经过所述热冲压而形成的一体结构。车轮通过钢制作且经过热冲压而瞬间冷却后,其材料能够100%转化为马氏体,其抗拉强度提高到1300MPa~1500MPa,从而能够以不增加重量的方式以实现强度的提高;即在满足车轮强度的要求下,能够降低车轮毛坯材料的厚度以实现车轮重量的降低。
作为优选,所述衬板为圆形,所述衬板周面为远离轮辐的一端为小径端的锥面。能够使得衬板在衬板与轮辐端壁的过渡处具有平缓的过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34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