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消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1963.6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8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杨陈;卞友才;袁爽;沈源;王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2 | 分类号: | F02M35/12;F02M3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发动机 消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进气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消声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涡轮增压内燃机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乘用车上,为优化整车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改善驾驶舒适性,在进气系统中增加消音系统,用于消除增压器运行时,产生并传播的噪音,能提高整车的声学品质。传统的进气系统采用的消声结构,只能消除某些较窄频段的噪声,对于增压器运行产生的宽频噪声,不能起到很好的消除效果。
如2011年9月14日公告的中国专利CN201972764U,名称为一种利用非局域反应声衬原理的辅助动力装置排气消音器,该装置包括若干个分隔的共振腔、转接管、非金属隔热罩,共振腔包括微穿孔板、隔声板及筒体外管,微穿孔板与筒体外管用隔声板支撑,转接管与微穿孔板用偏心垫圈支撑,非金属隔热罩包敷在筒体外管的外表面,转接管和筒体外管的底部设置排漏管。该装置利用微穿孔金属板与隔声板共同将排气消音筒体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吸声共振腔。该装置虽然沿管道设置多个微穿孔金属板和共振腔,但是多个共振腔及对应的微穿孔板均为相同的尺寸,在消除某个频段噪声上能起到很好的叠加效果,但是不利于宽频噪声的消除。
再如2012年3月28日公开的中国专利CN102392717A,名称为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声器,该装置虽然设置了不同长度的共振室来消除宽频噪声,但是将气流管道分成多段相互不能直联的管道,气流流动不畅,影响气流流动。该装置若应用于汽车进气,尤其是涡轮增压内燃机汽车的进气,气流流动不畅足以影响汽车整体的进气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汽车进气消声结构或气流不畅、或无法消除宽频噪声问题,提供一种即保证气流通畅、又能消除宽频噪声的增压发动机进气消声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消声结构,包括依进气方向连接的进气管、空滤器和增压器,所述空滤器和增压器之间设有消声器,消声器两端分别通过进气软管与空滤器及增压器连接,消声器包括穿孔管和套设在穿孔管外的套管,套管内壁和穿孔管外壁之间通过隔板分隔成多个大小不一、相互独立的共振腔,穿孔管的管壁与每个共振腔对应处分别均匀开设有气孔,每个共振腔对应的气孔分布密度不一致。消声器不同分布密度的气孔和多个大小不一的共振腔形成多个消除不同频段噪声的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并联,能消除增压器产生的宽频噪声,同时穿孔管为简单的直管,气流流道通畅,对进气气流的流动动力影响小,能最大限度保证进气性能。
作为优选,每个共振腔对应的气孔孔径不一致,同一共振腔对应的气孔孔径相同。孔径变化能影响共振腔和气孔组合的消声频段。
作为优选,各共振腔体积沿进气方向逐渐增大,各共振腔对应的气孔分布密度沿进气方向逐渐变小。共振腔和气孔布置形成规律性的变化,减少加工布置的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套管和穿孔管为插接结构,隔板与穿孔管一体成型、并插接到套管一端。隔板和穿孔管一体加工,气孔位置方便确定,套管和穿孔管采用插接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
作为优选,所述空滤器与消声器之间的进气软管管径大于消声器进气端的管径,消声器进气端伸入进气软管中形成膨胀腔结构。气流从进气软管进入消声器的管径变化形成膨胀腔结构,能进一步起到消声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大小不一的共振腔对应分布密度不一的气孔,产生多个消除不同频段噪声的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并联效果,能消除增压器产生的宽频噪声;消声器采用直通的穿孔管,对气流流动的影响小,保证进气的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消声器前后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消声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管,2.空滤器,3.卡箍,4.进气软管,5.消声器,6.增压器,7.套管,8.穿孔管,9.隔板,10.共振腔,11.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消声结构,如图1所示。本装置沿进气方向依次连接有进气管1、空滤器2、消声器5、增压器6。空滤器和消声器之间、消声器与增压器之间分别通过进气软管4相连,进气软管端部均采用卡箍3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1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类箱体上的法兰
- 下一篇:双燃料发动机进气道多点喷射的变方向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