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卡口防眩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5782.7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1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魏笑笙;张凡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拓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5 | 分类号: | H04N5/235;G08G1/017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卡口 眩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交通智能卡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卡口在实际运用中,逆光和眩光干扰的现象非常严重,其诱因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太阳光、汽车灯光和其他环境光直射到抓拍相机造成的逆光干扰,另一个是补光灯抓拍时爆闪造成行人和司乘人员眩光干扰。逆光现象产生时,在相机抓拍的车牌图片上形成光晕和斑点,以至于图像不清晰,无法识别车牌,并且还影响相机的使用寿命;眩光现象产生时,会造成行人和司乘人员的视觉眩晕,重者引发交通事故,危害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采用技术手段克服逆光、眩光干扰,提高车牌识别率,保障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装置,防止逆光、眩光现象产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装置,包括逆光检测模块、车距检测模块、自动变光补光模块、控制模块、相机模块、触发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为其他各模块供电;相机模块包括成像单元,成像单元中嵌入车牌算法软件;所述的逆光检测模块采集成像单元逆光状态信息、环境亮度信息并输出至控制模块,车距检测模块采集车辆与卡口的距离信息并输出至控制模块,触发模块采集车辆是否位于抓拍区域并输出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信息控制车距检测模块的启停、自动变光补光模块中电光源发光单元的亮度以及成像单元的曝光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对指定信息的采集、处理,针对逆光、眩光现象进行有效的消除,全过程自动化处理,方便、快速、精准,有效解决逆光、眩光所带来的问题和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距检测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参阅图1,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装置,包括逆光检测模块10、车距检测模块20、自动变光补光模块30、控制模块40、相机模块50、触发模块60以及电源模块70;所述的电源模块70为其他各模块供电;相机模块50包括成像单元51,成像单元51中嵌入车牌算法软件;所述的逆光检测模块10采集成像单元51逆光状态信息、环境亮度信息并输出至控制模块40,车距检测模块20采集车辆与卡口的距离信息并输出至控制模块40,触发模块60采集车辆是否位于抓拍区域并输出至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40根据接收的信息控制车距检测模块20的启停、自动变光补光模块30中电光源发光单元31的亮度以及成像单元51的曝光量。设置逆光检测模块10、车距检测模块20以及触发模块60后,对成像单元51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控,同时也对车辆与卡口的距离进行监控,然后根据需要来启动挡光板或成像单元51的内部快门,避免成像单元51工作在逆光状态下,控制模块40对成像单元51曝光量以及对电光源发光单元31亮度的控制在中国专利《一种防逆光拍摄的方法和装置》(申请号:200910117076.1;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中有详细记载,且在下文方法步骤部分进行了简要的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或根据需要调节自动变光补光模块30中的电光源发光单元31的亮度,防止对司乘人员造成眩光。该智能卡口使用安全可靠,逆光检测、处理以及变光补光都是自动完成的,同时也能对该智能卡口加装通信模块,使得智能卡口可以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以便监控中心集中管理。
优选地,所述的自动变光补光模块30包括驱动单元32,驱动单元32接收控制模块40输出的信号后调整输出至电光源发光单元31的功率来实现电光源发光单元31亮度的调节。有些厂家生产的电光源发光单元31集成了驱动单元32,对于未集成的,可单独设置驱动单元32,以方便对电光源发光单元31的亮度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拓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拓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57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双组分聚脲制备过程的静态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洗衣机小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