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钢夹层板的FPSO舷侧防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7584.0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5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贞;严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32B15/04 | 分类号: | B32B15/04;B63B5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李东来 |
地址: | 51025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夹层 fpso 舷侧防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FPSO,即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特别涉及FPSO舷侧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FPSO即为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其被称为海上石油工厂,FPSO常年在海上作业,因此,需要其它工作船经常为其输送燃料、淡水及其它生产或生活所需的各种物料,然而,由于FPSO在工作时以及工作船在为FPSO输送所需物时,二者都处于漂浮状态下近距离作业,因此, FPSO和工作船容易发生相互接触及碰撞,尤其对于单壳油轮来说,一旦发生碰撞,就会出现原油泄漏情况,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目前,为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主要是在FPSO舷侧平面上设置有钢结构保护装置,通过将多根钢材焊接成为钢架,并将钢架焊接固定在FPSO舷侧,从而对FPSO进行防撞保护,但是这种传统结构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由于这种传统的钢结构保护装置需要较多钢材焊接成为一体,结构复杂,因此,制造成本高,且制造周期长,而且由于结构复杂,钢部件较多,因此,自重大,建造时需要的场地较大以及所需胎架较多,而且还需要预制分段,吊装比较困难;而由于焊接完成的钢架非常庞大,沿舷侧水平延伸出的距离较远,因此,占用空间极大;另外,这种传统的钢结构保护装置的焊接节点较多,因此,形成了较多疲劳节点,抗冲击性能差,经几次受撞后,就严重降低了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强度高、结构简单、质量轻、加工便利且使用寿命长的基于钢夹层板的FPSO舷侧防撞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钢夹层板的FPSO舷侧防撞结构,包括舷侧外板,在舷侧外板上覆盖有顶板,舷侧外板与顶板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横竖交叉设置的边界隔板,舷侧外板与顶板之间通过多个横竖交叉设置的边界隔板分成多个填充空腔,在填充空腔内填充有用于防撞减震的高分子芯材,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监测填充空腔内的气密性和湿度的过流漏斗连接孔,每一个填充空腔处的顶板上都开设有排气孔和用于填充防撞减震的高分子芯材的灌注孔。
所述防撞减震的高分子芯材为多元醇和异氰酸在室温下混合后固化而成且固化后密度≥1000kg/m3、肖氏硬度≥65、剪切模量≥312-2.4T(℃)、抗拉强度≥20MPa、最小延伸率为20%的芯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钢夹层板的FPSO舷侧防撞结构,在填充高分子芯材前,在过流漏斗连接孔处连接过流漏斗,先由过流漏斗对每个填充空腔的气密性和湿度进行测量,并在每个灌注孔和排气孔处分别连接灌注头和排气阀,当达到气密性和湿度要求时,由每个灌注头向对应填充空腔内填充高分子芯材,芯材在填充空腔内固化后则将过流漏斗、灌注头及排气阀拆除,并封闭过流漏斗连接孔、灌注孔及排气孔,该种防撞减震的高分子芯材使舷侧防撞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强度高、质量轻、抗冲击性能良好。由于摒弃了传统钢结构防撞保护装置的复杂结构,因此,结构中的焊接节点大大减少,从而简化了舷侧防撞结构,占用空间小,加工方便,施工速度快,进一步减轻了舷侧防撞结构的质量,提高了舷侧防撞结构的耐疲劳性能,延长了舷侧防撞结构的使用寿命。
由于该种防撞减震的高分子芯材由多元醇和异氰酸在室温下混合后固化而成,且其固化后密度≥1000kg/m3,肖氏硬度≥65,剪切模量≥312-2.4T(℃),抗拉强度≥20MPa,最小延伸率为20%,因此,向填充空腔内填充该种高分子芯材时,不仅使舷侧防撞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还使含有该种高分子芯材的防撞结构具有减震、隔音、隔热等优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方向截图。
图3为图1B-B方向截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钢夹层板的FPSO舷侧防撞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舷侧外板1,在舷侧外板1上覆盖有顶板2,舷侧外板1与顶板2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横竖交叉设置的边界隔板3,舷侧外板1与顶板2之间通过多个横竖交叉设置的边界隔板3分成多个填充空腔,在填充空腔内填充有用于防撞减震的高分子芯材4,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监测填充空腔内的气密性和湿度的过流漏斗连接孔,每一个填充空腔处的顶板2上都开设有排气孔和用于填充防撞减震的高分子芯材的灌注孔。通过对芯材4与顶板2粘合面以及芯材4与舷侧外板1粘合面进行喷丸处理或喷砂处理,可进一步提高粘合面的剪切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75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