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型泵下增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47326.3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7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剪树旭;剪新;张少培;张小文;王献峥;郑晓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37/00;E21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泵下增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复合型泵下增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油田稠油、稀油、高凝油开发生产中的井液高含蜡、高矿化度的物理化学特性。这一特性会导致两种后果:第一、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举升困难;第二、抽油泵固定凡尔处容易结垢造成固定凡尔处密封不严从而产生井液漏失并降低泵效;这两种后果造成油井产量降低甚至无法开采并易引发安全及环保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两种不利后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型泵下增油装置,该复合型泵下增油装置可以起到了对井液进行降粘、防蜡处理并对抽油泵固定凡尔进行防垢处理的综合性效果,从而为油井增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型泵下增油装置,包括筒形的壳体,壳体内含有液哨发生器、永磁体和牺牲阳极,液体能够从壳体的一端流入壳体内并且在流经牺牲阳极、永磁体和液哨发生器后从壳体的另一端流出。
壳体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液哨发生器包括振片和割缝体,振片设置在割缝体外,割缝体的中部向下凸,割缝体内含有容纳腔,割缝体的边缘与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割缝体的上部设有开口,割缝体的侧壁设有割缝,振片相对于割缝体固定并且振片的位置与割缝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液体能够从该开口进入容纳腔后再从割缝流出。
割缝体的边缘设有用于插接固定振片的凹槽,多个割缝沿壳体的周向在割缝体上分布,割缝沿壳体的轴线方向设置,该开口的面积大于所有割缝的过流面积之和。
凹槽沿壳体的径向设置,凹槽外端开放,振片与凹槽过度配合,振片和割缝体与壳体间隙配合。
振片含有用于插接的插接部和朝向割缝体弯曲的弯曲振动部,弯曲振动部和割缝位于同一平面,弯曲振动部朝向割缝体的一侧的断面为尖角状,弯曲振动部的厚度与割缝的宽度的比为1:1。
壳体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液哨发生器、永磁体和牺牲阳极在壳体内从下向上依次设置,壳体包括筒形的连接体和第一油管短接,第一油管短接的下端与连接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液哨发生器固定于连接体内。
第一油管短接的下端通过转换接头与连接体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油管短接的下端设有外螺纹,转换接头的内壁和外壁均设有螺纹,连接体的上端设有内螺纹,连接体内设有用于固定液哨发生器的卡位台阶,转换接头的下端与卡位台阶配合将液哨发生器固定连接体内。
壳体内还含有用于安装永磁体的第一支架和用于安装牺牲阳极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连接头连接固定,连接头的内径小于第一油管短接的内径。
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圆形的第一支架片,该第一支架片的边缘与转换接头的下端连接固定,该第一支架片上设有多个用于所述液体流过的通孔,多个隔环和多个环形的永磁体交替间隔设置并套设在第一支撑杆外,隔环的外径和永磁体的外径均小于第一油管短接的内径,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第一支架片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连接头固定连接。
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撑杆和圆形的第二支架片,该第二支架片的边缘与第二支架的内壁连接固定,该第二支架片上设有多个用于所述液体流过的通孔,牺牲阳极套设在第二支撑杆外,牺牲阳极的外径小于第一油管短接的内径,第二支架片的下端与连接头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第一支架片固定连接。
壳体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壳体的下端对接有第二油管短接,第二油管短接内设有圆柱状的旋流体,旋流体的轴线与第二油管短接的轴线重合,旋流体的直径等于第二油管短接的内径,旋流体的外壁设有多条用于所述液体流过的螺旋形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复合型泵下增油装置可以起到了对井液进行降粘、防蜡处理并对抽油泵固定凡尔进行防垢处理的综合性效果,从而为油井增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由螺杆支撑的推力轴承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复合型泵下增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液哨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割缝体的主视图。
图4是振片的主视图。
图5是旋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1.旋流体,2.第二油管短接,3.液哨发生器,4.第一支架,5.转换接头,6.隔环,7.永磁体,8.连接头,9.第一油管短接,10.牺牲阳极,11.第二支架;
20.壳体,21.连接体,22.卡位台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73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尿布
- 下一篇:采用同位素示踪的砾石充填效果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