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的调整元件的主轴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2849.9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9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U.菲舍尔;C.萨克斯施泰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泽(哈尔施塔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25/20 | 分类号: | F16H25/20;E05F15/61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浩然;宣力伟 |
地址: | 德国哈***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调整 元件 主轴 驱动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调整元件(1)的主轴驱动器,其中,设置有驱动单元(2)和在驱动技术上后置于驱动单元(2)的主轴‑主轴螺母传动机构(3)用于产生线性驱动运动,其中,主轴‑主轴螺母传动机构(3)具有主轴(8)和与主轴啮合的主轴螺母(9),其中,主轴驱动器具有两个驱动区段(10,11),其在机动调整时伸缩式地行进到彼此中,其中,主轴(8)与一驱动区段(10)而主轴螺母(9)与另一驱动区段(11)相关联,其中,这两个驱动区段(10,11)在抗扭转的意义中传递转矩地相联结。提出,在机动调整时主轴螺母(9)沿着主轴轴线(7)在主轴侧的驱动区段(10)的引导管(15)内行进并且相对于引导管(15)抗扭转,在横截面中观察在引导管(15)内的至少一个成型部(16)处于或可带到与在主轴螺母(9)的区域中的相关联的配合成型部(17)为了抗扭转传递转矩地相接合并且这两个彼此相关联的成型部(16,17)为了该转矩传递在构造径向的力分量的情况下楔式地共同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调整元件(Verstellelement)的主轴驱动器(Spindelantrieb)。
背景技术
术语“调整元件”当前以广义地来理解。其例如包括机动车的后盖、行李舱盖、发动机罩、侧门、货舱盖、升降顶等。机动车的后盖的机动调整的应用范围以下处于前景中。这不应理解成限制性的。
在后盖的机动操纵的范围中,近年来主轴驱动器证明是合适的。当前,高紧凑性以及小重量处于前景中。
已知的主轴驱动器(DE 20 2005 000 559 U1)(本发明由此出发)通常具有两个驱动区段,其中的一驱动区段和主轴而另一驱动区段和与主轴啮合的主轴螺母相关联。
这两个驱动区段分别关联有用于导出线性驱动运动的联接部(Anschluss)。为了不使联接部受载成围绕几何主轴轴线旋转,这两个驱动区段相互抗扭转。
在已知的主轴驱动器中,主轴螺母经由主轴螺母管(Spindelmutterrohr)与主轴螺母侧的联接部相连接。从主轴螺母侧的联接部在主轴侧的联接部的方向上延伸有外部的罩壳管。从主轴侧的联接部出发,又有罩壳管在主轴螺母侧的联接部的方向上延伸成使得主轴侧的罩壳管在主轴螺母侧的罩壳管中行进。
在已知的主轴驱动器中,抗扭转部(Verdrehsicherung)被集成到由两个罩壳管构成的罩壳中。这两个罩壳管尤其为了抗扭转传递转矩地相互联结。这例如通过槽-弹簧-联结部实现。
在已知的主轴驱动器中不利的是该事实,即罩壳的减小重量的设计由于与抗扭转相联系的负载仅在较窄的界限中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将已知的主轴驱动器设计和改进成使得减少涉及罩壳的结构限制,而不损害主轴驱动器的功能范围。
首先在结构上重要的是,设置有与主轴侧的驱动区段相关联的引导管,主轴螺母与主轴螺母管一起在该引导管中被引导。
此外重要的是,在主轴螺母或主轴螺母管和引导管之间的接合被用于确保上面所提及的在这两个驱动区段之间的抗扭转。为此,在横截面中观察设置有在引导管的内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成型部与相关联的在主轴螺母和/或主轴螺母管的外部区域中的配合成型部(Gegenausformung)。
通过所提出的抗扭转部向内移动,抗扭转部必须施加比较高的力。在槽-弹簧-连接中,这将导致横向于槽的延伸的相应高的剪切力。在此应用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第三方面。详细地即如此使得这两个彼此相关联的成型部为了抗扭转的转矩传递在构造径向的力分量的情况下楔式地共同作用。这意味着,抗扭转归因于扭矩经由楔形面的支撑。利用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完全不会或仅微少地出现剪切力(其在极端情况中可导致槽-弹簧-连接的破坏)。对于支撑必需的力至少很大一部分经由楔形面被“转换”成径向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泽(哈尔施塔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博泽(哈尔施塔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28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