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驱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18563.1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4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田丸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29/00 | 分类号: | F02D29/00;F16D25/12;F16H59/14;F16H61/04;F16H63/5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金相允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驱动具有手动离合器的车辆的车辆用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有手动变速器(下面,适宜地简称为MT)以及手动离合器(下面,简称为离合器)的车辆(下面,适宜地简称为MT车)中,在升挡变速时(例如,从二挡升到三挡),驾驶员松开加速踏板,使发动机的转速降低。驾驶员在变速时以不向MT施加负荷为目的踩踏离合器踏板切断离合器后,操作换挡杆使MT升挡变速。然后,驾驶员逐渐地松开离合器踏板而使离合器接合。
如上所述,驾驶员需要执行如下复杂的一连串操作:在松开加速踏板的同时踩踏离合器踏板的基础上操作换挡杆,然后再次慢慢地松开离合器踏板。由于该一连串操作的难度,所以一般而言,MT车的驾驶是较难的,因此,一部分驾驶员对MT车敬而远之。
另外,在升挡变速中,如果离合器切断时松开加速踏板的时机稍晚,或者加速踏板的松开量不充分,则发动机的转速急剧地上升,从而产生噪音,并且燃料消耗严重。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驾驶员在变速时需要考虑加速踏板与离合器踏板的操作时机及操作量,因此,MT车的驾驶是较难的。
另一方面,在驾驶员执行降挡变速(例如,从三挡降到二挡)时,与发动机的转速相比,MT的输入轴的转速上升。若驾驶员不考虑发动机与输入轴的转速差而使离合器接合,则在变速时会导致产生冲击。于是,驾驶员为了防止变速时产生冲击,有时执行使发动机转速上升至变速后的输入轴的转速的操作方法,例如右脚脚尖踩刹车的同时用右脚脚跟踩油门(heelandtoe)。但是,这样的操作需要驾驶员的高超技术,对一般的驾驶员而言是较难的。
其中,为了解决降挡变速时的问题,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具有MT及离合器的车辆中,控制发动机以达到适合于变速后的变速挡的发动机转速。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技术:以比因驾驶员的降挡变速操作而达到实际的齿轮位置的时机更早的时机检测因驾驶员的降挡变速操作而引起的目标齿轮位置,并且以比规定的操作量大的操作量踩踏离合器的情况下,控制发动机以达到根据目标齿轮位置的变速比与车速确定的输入轴转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昭58-2000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专利第4913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述的发明中,将发动机的转速反馈控制到合适的转速,但由于在离合器切断操作完成后才开始上述反馈控制,因此,存在由于发动机的响应迟缓等而导致发动机转速偏离合适的速度,在离合器接合时车辆产生冲击等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述的发明中,在变速完成后且在驾驶员开始接合离合器后,反馈控制终止,从而不控制发动机转速。因此,在上述离合器的接合开始后,如果驾驶员弄错了加速踏板以及离合器踏板的操作时机和操作量,则有可能存在发动机转速急剧地上升,噪音产生且燃料消耗严重,或者因接合后的转速差变大而产生冲击等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述的发明中,一旦转速的反馈控制终止后,发动机输出目标变回与驾驶员的油门操作相适应的值。然后,例如在驾驶员踩踏加速踏板的情况下,一旦发动机输出降低,向内燃机的燃烧室进入的进气惯性引起响应滞后,不能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来使车辆加速。
另外,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述的发明中,发动机转速的调整只在使发动机转速上升的方向上实施。即,在驾驶员超过所需以上踩踏加速踏板而发动机转速上升过多的情况下,不能期待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的效果。在MT车的驾驶中要升挡变速的情况下,无论驾驶员有怎样的加速意愿,都要暂时松开加速踏板,需要等待发动机转速回落至相当于变速后的转速,这一点是MT车驾驶较难的原因。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在具有手动变速器及离合器的车辆中,能够降低变速后离合器接合时伴随产生的冲击。
解决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85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