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21610.8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3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M.布兰德尔;M.齐茨尔斯帕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胡莉莉;张涛 |
地址: | 德国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壳体 光电子器件 引线框架 焊接 材料覆盖 嵌入 着陆 芯片 覆盖 制造 | ||
一种光电子器件包括塑料壳体,第一引线框架部分被嵌入到所述塑料壳体中。所述第一引线框架部分的芯片着陆面和焊接接触面至少部分地并未被所述塑料壳体覆盖。所述焊接接触面具有槽。所述槽并没有被所述塑料壳体的材料覆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子器件和用于制造光电子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明确地形成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部分的德国优先权申请DE 10 2013 206 963.4同样地描述了一种光电子器件和一种用于制造光电子器件的方法。
从现有技术中公知了包括被预成型的塑料壳体(预成型壳体)的光电子器件。这样的塑料壳体常常具有填充有灌封材料(potting material)的腔,该灌封材料用于机械保护并且能够带来漫射光散射和/或波长转换。在制造这样的光电子器件期间,被预成型的塑料壳体遭受可引起在塑料壳体的材料与嵌入到塑料壳体中的引线框架部分之间形成间隙的机械负荷。这产生当腔被填充有灌封材料时可导致灌封材料潜伸到光电子器件的焊接侧上的不潜伸透性。在光电子器件的焊接侧上,灌封材料可沾污焊接面并且由此使光电子器件不能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要提供一种包括塑料壳体的光电子器件。该目标借助包括下述的光电子器件来实现。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要详细说明一种用于制造光电子器件的方法。该目标借助包括下述的方法来实现。各种扩展方案在下文中予以详细说明。
一种光电子器件包括塑料壳体,第一引线框架部分被嵌入到该塑料壳体中。第一引线框架部分的芯片着陆面(chip landing face)和焊接接触面至少部分地并未被塑料壳体覆盖。焊接接触面具有槽。所述槽并不被塑料壳体的材料所覆盖。有利地,第一引线框架部分在该光电子器件中的焊接接触面受槽保护以免遭沾污。潜伸通过塑料壳体的材料与第一引线框架部分之间的间隙的灌封材料不能经由该槽前进到第一引线框架部分的焊接接触面上,并且因此不能完全地润湿该焊接接触面。因此,该焊接接触面有利地保持可接近的,并且在光电子器件的焊接期间可被焊料润湿。
在光电子器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槽被布置在焊接接触面的边缘区域中。有利地,因此焊接接触面的可能的沾污不能超过焊接接触面的边缘区域而前进到焊接接触面上。
在光电子器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槽以至少分段地围绕焊接接触面的中央区域周向延伸的方式被嵌入。有利地,焊接接触面的中央区域由此被保护以免遭沾污。
在光电子器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槽具有在10µm到1mm之间的深度,优选地具有在50µm到200µm之间的深度。槽例如可以具有为100µm的深度和为150µm的宽度。具有这些尺寸的槽有利地确保了在焊接接触面与支承部之间的毛细力在该槽的区域中被中断,该焊接接触面压在该支承部上。因此,进行沾污的材料不能超过该槽而前进到焊接接触面上。
在光电子器件的一个实施例中,光电子半导体芯片被布置在芯片着陆面上。有利地,第一引线框架部分可以把光电子半导体芯片的电接触引到焊接接触面。因此,该光电子器件的光电子半导体芯片可以经由焊接连接被电接触到焊接接触面。
在光电子器件的一个实施例中,塑料壳体具有邻接芯片着陆面的腔。在这种情况下,灌封材料被布置在该腔中。有利地,灌封材料可以被布置在塑料壳体的腔中,而此处无需担心焊接接触面被灌封材料沾污。
在光电子器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槽被设置用于防止中央区域被灌封材料润湿。可能潜伸通过在塑料壳体的材料与第一引线框架部分之间的间隙的灌封材料不能经由槽前进直至第一引线框架部分的焊接接触面的中央区域,并且因此不能润湿该中央区域。因此,焊接接触面的中央区域有利地保持可接近的,并且在光电子器件的焊接期间可被焊料润湿。
在光电子器件的一个实施例中,灌封材料包括硅树脂。有利地,硅树脂可以带来对光电子器件的光电子半导体芯片的机械保护。灌封材料也可以包括光散射颗粒和/或转换器颗粒。在这种情况下,光电子器件的灌封材料有利地带来了漫射光散射和/或波长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16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