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铁道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21740.1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2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佐野淳;川上直朗;吉田直弘;畑晋一郎;矢木诚一郎;富泽雅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1G11/16 | 分类号: | B61G11/16;B61D15/06;F16F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道 车辆 碰撞 能量 吸收 装置 | ||
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1A),具备在碰撞时被压坏的能量吸收组件(4)、以及以在内部容纳能量吸收组件(4)的方式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筐体(5)。筐体(5)的一端支持于铁道车辆的主构造物。筐体(5)由相互重叠的部分彼此结合的多个筒状体(51)构成,且在碰撞时筒状体(51)彼此的结合部破断并呈伸缩式收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具备其的铁道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在铁道车辆中使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有以盖体覆盖碰撞时被压坏的能量吸收组件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
专利文献1中所揭示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中的盖体,是用于防止轻度的冲击影响能量吸收组件,使能量吸收组件在碰撞时破断而发挥功能。具体而言,盖体是以从前端覆盖从支持板向前方突出的能量吸收组件的方式,形成朝向支持板的开口的箱状。在盖体的前壁中央,设置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狭缝(slit),在盖体的两侧的侧壁,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狭缝。而且,盖体在碰撞时沿狭缝破断,并向支持板呈V字形地被二分成上下两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9439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所揭示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中的盖体,由于具有承受轻度冲击的强度,因此要到达破断为止必须有某程度的荷载。然而,在使用像这样的相对较高强度的盖体的情况下,盖体占荷载-位移(冲程)特性的影响较大,难以设计如何吸收碰撞能量。而且,一旦盖体本身破断,则有可能破坏位于周围的电线、损伤周边机器等。因此,有必要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周围确保空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设计如何吸收碰撞能量、且无需周围的空间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具备其的铁道车辆。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具备:能量吸收组件,在碰撞时被压坏;以及筐体,以在内部容纳该能量吸收组件的方式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一端被支持于铁道车辆的主构造物,且由相互重叠的部分彼此结合的多个筒状体构成,在碰撞时该筒状体彼此的结合部破断并呈伸缩式收缩。
根据上述的构成,由于能够仅以使筐体的筒状体彼此的结合部破断的方式使能量吸收组件发挥功能,因此容易设计如何吸收碰撞能量。此外,一旦筒状体彼此的结合部破断则筐体呈伸缩式收缩,因此无需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周围确保空间。而且,在已呈伸缩式收缩的筐体内,保持已压坏的能量吸收组件,因此能够防止能量吸收组件的碎片飞散。
此外,本发明的铁道车辆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容易设计如何吸收碰撞能量,且无需周围的空间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第1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纵剖面图;图1B是沿图1A的I-I线的横剖面图;
图2A是具备有第1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铁道车辆的前视图;图2B是该铁道车辆的车头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卷材的构成的图;
图4是因碰撞而变形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荷载-位移特性的图;
图6A及图6B,是表示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配置位置的变形例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17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拉环致动的副通气口的端盖
- 下一篇:作业车辆以及作业车辆用驾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