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器用钢板以及容器用钢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28919.X | 申请日: | 201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3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谷贤明;平野茂;立木光;柳原伟男;河端诚;横矢博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28/00 | 分类号: | C23C28/00;C25D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刘航,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钢板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用钢板以及容器用钢板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在2013年5月21日在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2013-107304号要求优先权,在这里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饮料用和/或食品用的容器,较多地使用将镀镍(Ni)钢板、镀锡(Sn)钢板、镀锡系合金钢板等这样的容器用钢板进行制罐而成的金属容器。在这些容器用钢板中,很多的情况下,为了确保钢板与涂装膜或钢板与薄膜的密着性以及耐腐蚀性,实施使用六价铬酸盐等的铬酸盐防锈处理。但是,被用于铬酸盐防锈处理的六价铬在环境上有害,因此以往作为替代对容器用钢板实施的铬酸盐防锈处理的处理,曾开发了利用锆(Zr)-磷(P)皮膜等化学转化处理皮膜的处理(例如,参照以下的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7-2847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将利用了如上述那样的容器用钢板的金属容器用于含有含硫(S)的氨基酸的肉和蔬菜等食品的情况下,在杀菌处理时这些食品被加热。此时,硫与锡、铁(Fe)等结合从而变色发黑。该现象被称为硫化黑变,由此存在金属容器内表面的美观性降低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样的硫化黑变,以往利用即使皮膜量少也可形成致密的皮膜的铬酸盐实现了金属容器的耐硫化黑变性。但是,在替代铬酸盐而利用锆-磷皮膜等化学转化处理皮膜的情况下,当减少皮膜量时,皮膜缺陷变多。因此,为了发挥优异的耐腐蚀性,不能够削减皮膜量,成本削减困难。
因此,希望得到能够利用化学转化处理皮膜来实现耐硫化黑变性和成本削减这两方的技术。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利用化学转化处理皮膜来实现耐硫化黑变性以及成本削减的容器用钢板以及容器用钢板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在化学转化处理皮膜与镀Sn层之间形成包含氧化锡(SnOx)的氧化皮膜层,能够全部解决上述的课题。而且,其要旨如下。
(1)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为一种容器用钢板,其特征在于,具备:钢板;基底Ni层,其是对上述钢板的至少一面施加以金属Ni量计含有5~150mg/m2的Ni的镀Ni层或镀Fe-Ni合金层来形成的;镀Sn层,其是在上述基底Ni层上施加以金属Sn量计为300~3000mg/m2的镀Sn层、并通过熔锡处理将上述镀Sn层和至少一部分的上述基底Ni层合金化来形成的包含岛状Sn的层;氧化皮膜层,其在上述镀Sn层上形成,并含有氧化锡;和,化学转化处理皮膜层,其在上述氧化皮膜层上形成,并含有以金属Zr量计为1~500mg/m2的Zr和以P量计为0.1~100mg/m2的磷酸,上述氧化皮膜层含有使该氧化皮膜层还原所需要的电量为0.3~10mC/cm2的量的上述氧化锡。
(2)在上述(1)所述的容器用钢板中,上述氧化皮膜层含有使该氧化皮膜层还原所需要的电量为5.5~10mC/cm2的量的上述氧化锡。
(3)在上述(1)或(2)所述的容器用钢板中,在使上述容器用钢板的表面附着涂料并进行烘烤而形成涂膜后,在保持已沸腾1小时的0.6质量%L-半胱氨酸液的耐热瓶的瓶口搁置并固定所述容器用钢板,将上述耐热瓶盖上盖,在上述盖朝下的状态下在110℃下实施30分钟的热处理,然后对上述容器用钢板中的与上述耐热瓶接触的接触部分进行外观观察,在此情况下,该接触部分的面积的50%以上未发生黑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89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