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热性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1263.7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4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松村知树;服部真和;新高诚司;河野公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高分子工业株式会社;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5/02 | 分类号: | C09K5/02;C08K3/00;C08L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龚敏;王刚 |
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名古屋***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性 无机粒子 蓄热性组合物 导热性 发热零件 基体树脂 重量份 金属氧化物粒子 导热性粒子 硅酮材料 导热率 热扩散 放热 夹设 框体 潜热 加热 优选 减慢 储存 金属 | ||
1.一种蓄热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基体树脂、蓄热性无机粒子和导热性粒子,其中,所述蓄热性无机粒子为由作为电子相变的物质且电子相变产生的潜热为1J/cc以上的物质构成的蓄热性无机粒子,相对于基体树脂100重量份占10~2000重量份,
所述蓄热性组合物的导热率为0.3W/m·K以上,且所述蓄热性组合物夹设于发热体和放热体之间时,将热沿平面方向移动,
所述蓄热性组合物相对于所述基体树脂100重量份含有100~2000重量份的导热性粒子,所述导热性粒子为选自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镁、氮化铝、氮化硼、氢氧化铝及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者的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其中,
所述蓄热性无机粒子为以钒作为主要金属成分的金属氧化物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其中,
所述蓄热性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1~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其中,
所述基体树脂为选自热固性树脂及热塑性树脂中的至少一者的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其中,
所述基体树脂为有机聚硅氧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其中,
所述导热性粒子利用R(CH3)aSi(OR’)3-a所示的硅烷化合物或者其部分水解物进行表面处理,R为碳原子数1~20的非取代或取代有机基团,R’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a为0或者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其中,
所述导热性粒子含有平均粒径为2μm以上的无机粒子和平均粒径低于2μm的无机粒子,所述平均粒径为2μm以上的无机粒子在将粒子整体设为100重量%时为50重量%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其中,
所述蓄热性无机粒子利用烷氧基硅烷或钛酸烷基酯进行表面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其中,
所述烷氧基硅烷为R(CH3)aSi(OR’)3-a所示的硅烷化合物或者其部分水解物,R为碳原子数1~20的非取代或取代有机基团,R’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a为0或者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其中,
所述钛酸烷基酯为钛酸四丁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其中,
所述表面处理为烷氧基硅烷或钛酸烷基酯吸附或化学结合于所述蓄热性无机粒子的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其中,
所述蓄热性组合物成形为片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高分子工业株式会社;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未经富士高分子工业株式会社;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12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再制浆和可回收的复合包装制品及相关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钻孔径向三维成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