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气动式驻车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8514.4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8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L·巴洛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5/04 | 分类号: | B60T15/04;B60T13/6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家新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连接 输入端口 输出端口 气动控制阀 驻车制动 电磁阀 驻车制动装置 继动阀 排放阀 馈送 弹簧制动器 排放电磁阀 环境压力 可变压力 控制端口 控制压力 排放端口 输出压力 电-气动 单向阀 阀切换 气动式 制动缸 | ||
一种电‑气动式驻车制动装置,包括3/2气动控制阀(3),具有从输出端口(3.3)到控制端口(3.4)的流体连接,以用于通过输出压力来限定阀切换位置和提供用于继动阀(5)的控制压力,从而通过继动阀(5)的输出端口(B)来设置制动缸(8)的弹簧制动器室中的驻车制动压力,其中,馈送气动控制阀(3)的输入端口(3.1)的可变压力水平由两个3/2电磁阀(1,2)来提供,还包括:‑由负载电磁阀(1)的输入端口(1.2)通过驻车制动单向阀(7)提供的到驻车制动压力供送输入部(A)的流体连接,和‑由排放电磁阀(2)的排放端口(2.2)提供的到环境压力的流体连接,和‑从负载电磁阀(1)的输出端口(1.3)到排放阀(2)的输入端口(2.1)和气动控制阀(3)的输入端口(3.1)的流体连接,和‑从排放阀(2)的输出端口(2.3)到负载阀(1)的输入端口(1.1)的流体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动式驻车制动装置,包括3/2气动控制阀,所述3/2气动控制阀具有从输出端口到控制端口的流体连接,以用于通过输出压力来限定阀切换位置和提供用于继动阀的控制压力,从而通过继动阀的输出端口来设置制动缸的弹簧制动器室中的驻车制动压力。
用于控制商用车的驻车制动装置的电子解决方案是车辆系统开发中的新趋势。尽管工作机制仅供用于乘用车市场,但是电-气动式驻车制动装置的有些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文所述已经描述于技术文献中。
背景技术
在驻车制动装置系统中,主要需求是即使在发生失效的情况下仍保证所谓的安全状态,也就是驻车或释放。该双稳态特性依据所选择的拖车策略必须与拖车行车制动的比例制动力控制和部分独立控制相组合,其可以是“驻车时施加的拖车行车制动”(拖车制动)或“驻车时释放的拖车行车制动”(拖车未制动)。减小驻车制动装置力以在行车制动使用期间避免制动机构过载的可能性是必须在不改变驻车安全状态的情况下实施的附加需求。
文件DE 102007014423A1公开了一种电-气动式驻车制动装置,其中,双稳态通过双稳态电磁阀来解决。在发生电力故障的情况下,保持实际压力状态。上述两种拖车策略都受到支持。
文件DE 102008007877A1描述了另一电-气动式驻车制动装置,其中,双稳态通过3/2阀来解决,其通过由选择低阀监督其输出压力来气动地受控。通过将驱动状态的最小压力限制成大于零而在所有情况下保证安全状态。
文件EP 1464557B1公开了一种集成式空气处理单元和电-气动式驻车制动装置,其中,驻车制动装置的压力控制通过能够使弹簧制动器室充气和泄气的阀块来解决。该装置包括嵌在阀装置与驻车制动装置连接部之间的压力传感器。
现有解决方案主要地通过昂贵且不持久的解决方案来提供稳定控制。某些解决方案更有效,但是要求非常复杂且精确的控制、以便能够提供稳定性,或在额外的限制下工作、以便能够将系统保持在期望的工作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动式驻车制动装置,其能够使用稳定技术手段容易地且精确地控制。
根据本发明,馈送气动控制阀的输入端口的可变压力水平由两个3/2电磁阀来提供,包括:
-由负载电磁阀的输入端口通过驻车制动单向阀提供的到驻车制动压力供送输入部A的流体连接,和
-由排放电磁阀的排放端口提供的到环境压力的流体连接,和
-从负载电磁阀的输出端口到排放阀的输入端口和气动控制阀的输入端口的流体连接,和
-从排放阀的输出端口到负载阀的输入端口的流体连接。
通过气动控制阀与两个3/2电磁阀的该特殊组合,实现了稳定的装置,从而为商用车的驻车制动装置提供了精确的压力控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85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