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脂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2975.9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3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末次义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0M177/00 | 分类号: | C10M177/00;C10M115/08;C10N50/10;C10N70/00 |
代理公司: | 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莹;杨思捷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脂 制造 方法 | ||
1.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增稠剂前体1的基础油1与含有增稠剂前体2的基础油2导入反应容器中制成混合液,
并且通过设置于反应容器的高速旋转部与反应容器内壁的间隙对所述混合液赋予102s-1以上的剪切速度,
使所述增稠剂前体1与所述增稠剂前体2混合分散并且发生反应,从而制成增稠剂,
自所述基础油1和所述基础油2的混合起至赋予上述剪切速度为止的时间为10秒以内,
所述增稠剂为脲或聚脲化合物,
所述增稠剂为脲时,所述前体1为一元胺,所述前体2为二异氰酸酯,
所述增稠剂为聚脲化合物时,所述前体1为一元胺、二胺,所述前体2为二异氰酸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速度为107s-1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混合液赋予的剪切速度中的最高剪切速度Max与最低剪切速度Min之比Max/Min为10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稠剂为脲,所述前体1为一元胺,所述前体2为二异氰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混合液导入至通过对置的壁面间的相对运动而发生剪切的容器内,从而得到所述剪切速度。
6.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通过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润滑脂进一步进行混炼。
7.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通过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润滑脂进一步加热至80℃以上且200℃以下的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进行混炼。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1与所述基础油2是润滑脂制造中使用的矿物油系基础油和合成系基础油中的至少任意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油系基础油是通过将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萃取、加氢裂化、溶剂脱蜡、硫酸清洗、白土精制和加氢精制组合并精制而得到的基础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系基础油是聚α烯烃系基础油、烃系基础油、酯系基础油、烷基二苯基醚系基础油、聚亚烷基二醇系基础油和烷基苯系基础油中的至少任意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1与所述基础油2的40℃运动粘度为10mm2/s以上且600mm2/s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1与所述基础油2的极性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1与所述基础油2的粘度特性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1与所述基础油2是相同的基础油。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为聚脲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297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夹心饼压制成型机
- 下一篇:一种变频面条成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