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铅软钎料合金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44803.5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1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立花贤;野村光;李圭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千住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K35/26 | 分类号: | B23K35/26;C22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铅软钎料 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Sn-Bi-Sb系无铅软钎料合金,特别是涉及连接可靠性优异的Sn-Bi-Sb系无铅软钎料合金。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趋于小型化、薄型化。这种电子设备所使用的半导体装置等电子部件中,逐渐开始使用厚度薄至几mm左右~1mm以下的基板。
另一方面,以往,作为无铅软钎料广泛使用Sn-Ag-Cu软钎料合金。Sn-Ag-Cu软钎料合金的熔点比较高,即使是作为共晶组成的Sn-3Ag-0.5Cu软钎料合金也会表现出220℃左右的熔点。因此,利用Sn-Ag-Cu软钎料合金对前述那样的薄基板的端子(电极)进行软钎焊时,由于接合时的热而使基板发生应变,有时产生接合不良。
针对这种接合不良,正在实施如下对策:通过在低温下进行软钎焊,从而抑制薄基板的应变,提高连接可靠性。作为能够用于实现该目的的低熔点软钎料合金,已知有Sn-Bi软钎料合金。该Sn-Bi软钎料合金中,Sn-58Bi软钎料合金的熔点非常低,为140℃左右,能够抑制基板的应变。
但是,Bi原本是较脆的元素,Sn-Bi软钎料合金也较脆。即使减少Sn-Bi软钎料合金中的Bi含量,该软钎料合金也会由于Bi在Sn中偏析而发生脆化。使用Sn-Bi软钎料合金进行软钎焊而得到的钎焊接头存在如下担心:在施加很大应力时因其脆性而产生龟裂,机械强度劣化。
此外,为了应对电子部件的小型化,必须缩小其使用的基板的面积,必须实现电极的小型化、电极间的低间距化。进而,用于对各电极进行软钎焊的软钎料合金的用量减少,因此软钎料接合部的机械强度降低。
从这些问题出发,进行了如下研究:在能够抑制基板的应变的低熔点的Sn-Bi软钎料合金中添加某种元素,来实现以机械强度为代表的各种特性的提高。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在Sn-Bi软钎料合金中添加Sb来改善延性。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在Sn-Bi软钎料合金中添加Sb和Ga来改善Sn-Bi软钎料合金的脆性,从而提高接合强度。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通过在Sn-Bi软钎料合金中添加Cu来抑制电极的Cu腐蚀,此外,通过添加Sb来实现软钎料合金的机械强度的提高。
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通过在Sn-Bi软钎料合金中添加Ag、Cu、In、Ni作为必需元素,能够缓和伸长率、由直至龟裂产生为止的经过时间表示的机械疲劳强度(龟裂产生寿命)的降低。该文献中,也记载了通过添加Sb来降低龟裂产生寿命。
如上所述,近年来的电子部件的小型化也招致钎焊接头的小型化。因此,接合端子(电极)的焊膏的用量也少,软钎料接合强度也降低。因此,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为了弥补软钎料接合强度而在Sn-Bi系软钎料合金中含有热固化性粘接剂的软钎料接合材料。公开了热固化性粘接剂可以以含有触变剂、固化剂和助焊剂等热固化性粘接剂成分的形态使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74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04007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32017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01709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0904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通常,由铜(Cu)形成的电子部件的端子(电极)在化学镀Ni后,大多通过如镀Au或镀Pd和镀Au的组合这样的贵金属镀覆进行处理。镀Au层是为了防护其下层的镀Ni层使其不被氧化,并且提高熔融软钎料的表面润湿性而设置的。关于化学镀Ni,通常会形成含有相当大量的磷(P)的Ni覆膜。该磷主要源自化学镀中使用的还原剂(例如,次膦酸钠)。通常,这种Ni镀覆膜的P含量为几质量%以上,例如2~15%质量%。
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发明中,例如对经化学镀Ni处理的端子(电极)进行软钎焊时,Ni向软钎料合金中的扩散系数大于P的扩散系数,因此镀覆膜中的Ni优先地在软钎料合金中扩散。而且,在与软钎料接合部的界面与Ni相比P析出较多,在界面形成所谓的P富集(高浓度)层。即使Au覆膜这样的贵金属覆膜存在于Ni覆膜上而形成Ni/Au镀覆膜,如后述那样Au等贵金属镀覆膜非常薄而无法阻止Ni的扩散,因此也会发生Ni的优先扩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千住金属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千住金属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48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改进的工作台的数控机床
- 下一篇:折弯压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