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混合驱动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46911.6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3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D.吉尔德曼;L.赫雷拉;B.迈纳曼;M.尤尔特塞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0K13/04;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混合 驱动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混合驱动的车 辆。
在这种车辆中,牵引用蓄电池可以布置在车辆的车后座区域(也即车前 座之后)的底板上,如在文献EP1479567A1中所公开的,其中,在向外隔 热的蓄电池壳体的侧向相邻地布置纵长延伸的排气设备的消音器。在这种布 置中,由于在车辆设计中应该相应地考虑到底板中的热传递、尤其是排气设 备的热辐射以及在空气与牵引用蓄电池之间的对流式热传递,牵引用蓄电池 的尺寸和容量还是受到了限制。在此,内燃机的排气设备在向下开放的、沿 车辆纵向延伸的中央通道中导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混合驱动的车辆,其中, 牵引用蓄电池能够以紧凑的布置节约结构空间地而且在不明显损害其容量 的情况下布置在车辆中。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解决。本发明的优选改进方案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事实,即,鉴于由运行所导致的排气设备以及内燃机剧烈发热,无法在尽可能充分利用可实现的蓄电池容量的情况下对牵引用蓄电池进行热力学有利的定位。在此背景下,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在牵引用蓄电池的蓄电池壳体中构成向下开放的纵向通路在蓄电池壳体中的所述纵向通路使中央通道延长至车辆尾侧。排气设备可以由此在接下来向后的走向中结构空间有利地延伸穿过纵向通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紧凑的布置,其中,蓄电池壳体轮廓适配地绕排气设备的排气管道布置。
在带有内燃机的混合驱动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于,由于热辐射以及热对 流,无论是在发动机舱中还是在中央通道中都存在特别高的工作温度,其中, 邻近的空气被剧烈加热,而且邻近的空气会与牵引用蓄电池形成直接的热接 触。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排气设备在牵引用蓄电池上的紧凑布置,由此在极限 情况下(例如在带有挂车运行的爬坡行驶、满载行驶或在炎热地区中)会出现 在蓄电池壳体内部的高温。高工作温度又导致蓄电池的快速老化并且在极端 情况下出现安全风险。
在此背景下优选的是,在蓄电池壳体的纵向通路中额外地布置用于想丢 与排气设备热隔绝的隔绝元件。所述隔绝元件可以优选布置在蓄电池壳体的 外侧并且有助于蓄电池内部的冷却系统。优选地,隔绝元件在形廓方面被设 计为盆状的且在纵向通路中轮廓适配的,并且连续地延伸穿过整个纵向通 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隔绝元件可以两件式地构成,其带有面向排 气设备的隔热板部件和由发泡材料制成的隔绝部件
在一种特别的实施方式中,在中央通道内布置排气设备的消声器,其带 有相应大小的横截面,与此同时,带有减小的横截面的排气管道延伸穿过牵 引用蓄电池的向后连接的纵向通路。相应地,横截面较大的中央通道在构成 在前部的蓄电池壳体端壁上的阶梯状过渡部位的情况下向牵引用蓄电池的 纵向通路过渡。为了效果充分的热隔绝,隔绝元件可以具有前部边缘区域, 所述前部边缘区域经过纵向通路向前向外延长,并且同时还覆盖前部的蓄电 池壳体端壁。
此外,隔绝元件的前部边缘区域还可以以预设的突出距离伸入中央通道,并且贴靠中央通道的内侧。
排气设备的排气管道优选在构成第一空气流动间隙的情况下延伸穿过 牵引用蓄电池的纵向通路。此外,在排气设备(也即消音器)与中央通道之间 还设置第二空气流动间隙,以便通过空气对流实现消音器的放热。
以上提到的隔绝元件的前部边缘区域可以限定出横截面扩大的流动空 间,所述流动空间将第一空气流动间隙与第二空气流动间隙流体技术地相 连。通过这种方式,在中央通道中穿过第二空气流动间隙向后导引的空气流 从蓄电池壳体端壁旁边导向第一空气流动间隙,并且空气流不直接碰触蓄电 池壳体端壁。
为了改善热隔绝,可以在中央通道与排气设备之间的第二空气流动间隙 中布置另一个隔热元件,所述隔热元件沿中央通道的纵向轮廓适配地延伸, 并且将第二空气流动间隙分为两个子间隙。隔热元件可以利用其后部边缘伸 入上述由所述隔绝元件的前部边缘区域限定的流动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69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