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8737.9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1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江村雅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构造,尤其是涉及包含下纵梁与立柱的接合部的下部车身构造。
背景技术
最近,为了综合提高行驶性能、乘坐性、燃料消耗性能等,对于车辆要求车身刚性以及轻量化。另外,对于车身构造而言,根据车辆的规格、发送目的地而要求的车身刚性及强度等不同,因此需要与车辆的规格等适应的各种变化。
以往,作为提高车身的下纵梁的刚性的手段,已知如下车身构造:以分隔下纵梁的内部的方式沿车身的前后方向配置扩展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下纵梁截面内以将闭合截面封堵的方式配置隔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身构造中,使中柱内板8的下端部从下纵梁截面内通过,由此将中柱内板8与构成下纵梁的底板分隔件7和下纵梁内部件9的共计3个部件接合。
由此,抑制了下纵梁的上下方向的压溃变形以及左右方向的压缩变形,从而提高了刚性及强度。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车身构造中,在下纵梁16、中柱32以及横梁57的交叉部中,在下纵梁截面内配置隔板17。
由此,能够利用隔板17抑制下纵梁16的截面变形乃至扭弯而提高刚性及强度,并且能够使侧面碰撞载荷从中柱32及下纵梁16经由隔板17而有效地传递至横梁57,从而能够抑制侧面碰撞时的车室内空间的变形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66384号公报(参照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40886号公报(参照图2)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身构造中,是为了利用中柱内部件来对下纵梁截面内进行分隔而使一体成型的中柱内部件的下端部与下纵梁直接接合来进行加强的构造,因此存在无法迅速且灵活地适应车辆的规格变更的课题。
即,在根据车辆的规格、发送目的地而欲进一步提高刚性的情况、或与刚性相比优先考虑重量的减轻或者成品率的情况下,必须准备与规格等对应的新的成型模具来对中柱内部件的形状本身进行变更,从而对短期开发造成影响,存在成型模具的成本增加以及成品率变差等的制造上的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车身构造中存在如下问题:为了在下纵梁截面内配置有隔板17,无法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身构造那样使中柱内部件的下端从下纵梁截面内通过并进行接合。
即,虽然并未要求必须根据车辆的规格、发送目的地而追加能够确保高刚性的隔板的程度的车身刚性,但是当在将隔板废除的情况下导致车身刚性不足时,无法适当地应对,因此存在难以以所需最小限度的重量增加而满足所需的刚性及强度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背景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其能够针对车辆的规格、发送目的地的标准上的要求而以所需最小限度的重量增加而确保适当的刚性及强度。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是一种车身构造,其具有:左右一对的下纵梁,其在车身侧部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立柱,其下端与上述下纵梁接合,且向上方延伸,上述车身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下纵梁具有下纵梁外部件以及下纵梁内部件,上述下纵梁外部件由如下部分形成为帽状截面:彼此相对的一对外部件上壁及外部件下壁;外部件侧壁,其与上述外部件上壁的车宽外侧端部及外部件下壁的车宽外侧端部连续;外部件上凸缘,其从上述外部件上壁的车宽内侧端部向上方延伸;以及外部件下凸缘,其从上述外部件下壁的车宽内侧端部向下方延伸,上述下纵梁内部件由如下部分形成为帽状截面:彼此相对的一对内部件上壁及内部件下壁;内部件侧壁,其与上述内部件上壁的车宽内侧端部及内部件下壁的车宽内侧端部连续;内部件上凸缘,其从上述内部件上壁的车宽外侧端部向上方延伸;以及内部件下凸缘,其从上述内部件下壁的车宽外侧端部向下方延伸,通过将上述外部件上凸缘与上述内部件上凸缘接合、且将上述外部件下凸缘与上述内部件下凸缘接合而构成为闭合截面,上述立柱在下端具有:接合部,其被上述外部件上凸缘与上述内部件上凸缘夹持并接合;以及第1延长部及第2延长部,上述第1延长部及第2延长部从该接合部延伸到上述下纵梁的闭合截面内,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设置,上述车身构造具备扩展件,上述扩展件的上端与上述第1延长部及第2延长部中的至少一方接合,并且上述扩展件的下端被上述外部件下凸缘与上述内部件下凸缘夹持并接合。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身构造由于具备接合部,该接合部在上述立柱的下端被上述外部件上凸缘与上述内部件上凸缘夹持并接合,由此能够将立柱与下纵梁的上部接合而确保规定的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87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