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膜用树脂组合物、绝缘膜和半导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54863.5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3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高杉宽史;户岛顺;寺木慎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美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1/10 | 分类号: | C08L71/10;C08G59/20;C08J5/18;C08K3/00;C08L53/02;C08L63/00;H01L23/3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武也平;赵郁军 |
地址: | 日本新潟县新***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组合 绝缘 半导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用树脂组合物、由该膜用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绝缘膜和含有该绝缘膜 硬化物的半导体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模块或电子部件的高功能化、高密度化,从模块或电子部件等发热体产 生的热量越发大起来。来自这些发热体的热被传递给基板等而被排热。为了有效地使其导 热,发热体与基板之间的粘接剂采用高导热系数的。另外,从便于操作处理(handling)出 发,用高导热粘接膜代替粘接剂。
在此,若粘接膜导热不良,则组装了模块或电子部件的半导体装置会蓄热,存在诱 发半导体装置故障的问题。故各公司都在推进高导热系数的粘接膜的开发。
对上述粘接膜,不光只要求导热性,还要求绝缘性、耐热性以及连接可靠性(粘接 强度)。关于导热性,虽然让粘接膜含有大量高导热性填料(filler)即可得到提高,但是由 于随着填料充填量增加,粘接膜中树脂成分量相对减少,所以存在给粘接膜赋予所期望粘 接强度变得困难的问题。另外,伴随该填料充填量增加而引起的粘接膜粘接强度降低的问 题不仅限于高导热粘接膜,在譬如从低热膨胀率化观点出发而对组合物充填填料之际也会 产生。
另外,关于耐热性,希望使用比已有的作为掺填料的粘接膜的树脂主要成分的丙 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有高耐热性的树脂成分。
对此,作为具有足够适用于膜成形·涂布等工序的制膜性、延伸性,在导热性、耐 热性、挠性等各种物性方面也优异的环氧树脂,公开有一种具有联苯骨架(biphenyl skeleton)的环氧树脂(专利文献1);还公开有一种环氧树脂,其尽管导入了介晶单元 (mesogenicunits),但却容易制造,对有机溶剂的溶解性优异,给予强韧性、导热系数性优 异的硬化物(专利文献2)。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2-1072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0-0014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的具有联苯骨架的环氧树脂(专利文献1)和导入了介晶单元的环氧树 脂(专利文献2),在充填填料时都存在粘接强度不充分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绝缘性、耐热性优异 而且即使充填填料也仍能维持粘接强度的膜用树脂组合物,尤其是一种即使高充填高导热 性填料也仍能维持粘接强度的膜用树脂组合物。
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通过具有以下结构而解决了上述问题的膜用树脂组合物、绝缘膜和半 导体装置。
〔1〕一种膜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A)在两末端具有至少键合了以下通式(1) 所示乙烯基的苯基的聚醚化合物、(B)热塑性弹性体、(C)萘型环氧树脂(naphthalenetype epoxyresin)、(D)硬化剂和(E)绝缘填料;
式中,
R1、R2、R3、R4、R5、R6、R7均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烷基、卤代烷基(alkyl halide)或苯基;
-(O-X-O)-由结构式(2)给出,其中,R8、R9、R10、R14、R15均相同或不同,为卤素原子或碳 数6以下的烷基或苯基,R11、R12、R13均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碳数6以下的烷基 或苯基;
-(Y-O)-是结构式(3)所示的1种结构或结构式(3)所示的2种以上结构随机排列而成之 物,其中,R16、R17均相同或不同,为卤素原子或碳数6以下的烷基或苯基,R18、R19均相同或不 同,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碳数6以下的烷基或苯基;
Z为碳数1以上的有机基,视具体情况也可含有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卤素原子;
a、b表示0~300的整数,且两者中至少一方不为0;
c、d表示0或1的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美仕有限公司,未经纳美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48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