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层转印用片及其制造方法、膜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5980.3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6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黒木裕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H01M8/1004;H01M4/8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层 转印用片 电极 催化剂 制造 方法 以及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层转印用片(10),其具备:包含金属薄膜或耐热性树脂薄膜的基材(1)、和设置于基材(1)的至少单面的含氟树脂层(2)。由此,可以提供一种薄层转印用片,其表面的凹凸少、并且即使是通过加热压接反复进行的热转印也不易劣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转印包含电池用电极材料等材料的薄层的薄层转印用片和该薄层转印用片的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涉及具备层叠于该薄层转印用片的电极催化剂层的带电极催化剂层的薄层转印用片。此外,本发明涉及使用了该薄层转印用片的膜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固体聚合物型燃料电池中,使用膜电极组件(MEA:Membrane ElectrodeAssembly)作为其主要的构成要素。MEA具有在电解质膜的两面层叠有电极催化剂层的构成。该电极催化剂层例如有时也作为燃料极用的催化剂层或空气极用的催化剂层而层叠。此外,作为MEA,也优选使用在电极催化剂层的表面层叠有扩散层的构成。在这样的MEA中,作为在电解质膜上层叠电极催化剂层的方法多使用热转印法。在专利文献1中,从操作效率等的观点考虑,记载了下述方法:使带状的电解质膜和负载有催化剂层的催化剂层负载薄膜处于层叠状态,并使其从加热至规定温度的一对热转印辊间通过,然后仅剥离催化剂层负载薄膜,由此将催化剂层连续地热转印于电解质膜。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述MEA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在作为转印片的基材上形成的电极催化剂层热压(热压接)至聚合物电解质膜而接合,之后剥离基材。即,电极催化剂层被热转印于聚合物电解质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32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0738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将电极催化剂层热转印于电解质膜的方法中,层叠电极催化剂层的薄层转印用片的性能成为确定电极催化剂层的性能、生产品质的一个要素。特别是伴随着近年来的燃料电池的小型化的要求,在MEA用的电极催化剂层中要求进一步的薄层化,有时迄今为止没有成为问题的薄层转印用片的表面的凹凸转印于电极催化剂层而成为问题。也就是说,在电极催化剂层中产生厚度薄的部分时,有时发生电短路,有时成为使MEA、以及燃料电池的性能降低的原因。另外,电极催化剂层的控制技术也正在推进微细化、高速化和低成本化,因此寻求一种薄层转印用片,其不会因通过加热压接进行的热转印而导致劣化,而且不容易因辊运送而产生晃动、拉伸,并且能反复使用。在薄层转印用片转印电极催化剂层以外的薄层时,有时薄层转印用片也需要满足同样的要求。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层转印用片,其表面的凹凸小,耐加热和加压,并且即使要被转印的薄层要求精细的加工时也容易操作。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薄层转印用片的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电极催化剂层的薄层转印用片,其具备层叠于这样的薄层转印用片的、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用的电极催化剂层。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膜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使用了这样的薄层转印用片。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层转印用片,其具备:
包含金属薄膜或耐热性树脂薄膜的基材、和
设置于上述基材的至少单面的含氟树脂层。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电极催化剂层的薄层转印用片,其具备:
上述的薄层转印用片、和
层叠于上述薄层转印用片的、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用的电极催化剂层。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层转印用片的制造方法,其具备:
准备包含金属薄膜或耐热性树脂薄膜的基材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59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车门
- 下一篇:制造橡胶和聚烯烃鞋底组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