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袋形伤口敷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1995.0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16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卡斯滕·麦克斯纳;海赛姆·科尔比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F13/00;B01D63/08;B01D63/00;B01D69/00;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 | 代理人: | 顾红霞,彭会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伤口 敷料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包括至少一个垫状毛细管隔膜系统的伤口敷料系统,用于引入伤口中或用于施加在皮肤伤口的顶部上和伤口绷带下面。
现代伤口护理的目的是创建用于伤口护理的促进愈合期间发生的过程的湿润环境。根据愈合阶段,现代有效伤口敷料必须因此能够保持伤口湿润和/或传送出大量的流出物。在伤口护理中,重要的是,提供改善的液体/材料交换,用于将因子/药物引入伤口中和/或改善液体/分泌物和/或材料从伤口的移除。应用包括此类伤口敷料系统在软组织伤口、腹部伤口中和皮肤伤口上的使用。
用于从伤口移除分泌物或流出物的方法和设备为商业上已知的治疗系统(来自美国KCL(KCL,USA))。该系统提供将液体交替的引入伤口中以及随后的、从而也交替的并因此非连续的从伤口移除液体。在负压下对伤口施加压力的引入伤口中的泡沫材料在该系统中旨在促进伤口愈合。
DE 10 2003 042 732描述了用于伤口护理的毛细管隔膜系统,其中伤口经由中空隔膜布置灌注并供给,该中空隔膜布置由在灌注毛细管床的背景下具有至少一个共同供给管线和至少一个共同排放管线的高达1000个中空纤维组成,并且其应使灌注具有抗生素和生长因子成为可能。这应使得在连续灌注条件下均匀的材料分配成为可能,甚至当中等真空被创建时也是如此。为了改善治疗结果,平行于伤口护理,该设备还应能够引入细胞。
尽管借助在DE 10 2003 042 732中描述的毛细管隔膜系统,伤口护理已经取得了进展,但是仍然不断需要改善的伤口护理系统,借助于此可进行伤口护理所必需的处理,诸如冲洗和消毒而不需要移除绷带,如果需要,其使得营养供给、温度控制、氧合作用、pH调节、电解液更换和/或解毒或甚至生长因子或抗生素的供给成为可能,并且其有助于容易且安全的处理。
本发明的问题是提供此类伤口护理系统。
该问题由待引入伤口中的伤口敷料系统解决,其包括至少一个平坦毛细管隔膜系统,并且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平坦毛细管隔膜系统布置于袋形伤口敷料中,该袋形伤口敷料在其外边缘处闭合并且具有顶面、底面以及袋内部,
-其中底面和顶面各自由二维材料形成,并且其中底面可透过流体,
-其中至少一个平坦毛细管隔膜系统布置于袋内部并连接至至少一个供给管线,使得液体、介质、气体和/或其它物质可通过供给管线和至少一个毛细管隔膜系统而传送,并且
-其中至少一个供给管线能够连接至在袋形伤口敷料外部的供给单元或清除单元。
伤口敷料系统以袋形伤口敷料的底面静置在伤口上的方式被引入待处理的伤口中。通过至少一个平坦毛细管隔膜系统,液体可例如以营养溶液的形式馈送至伤口,液体在从毛细管隔膜中排放之后在袋中扩散并通过袋下侧的半透底面递送至伤口。毛细管隔膜系统然后经由至少一个供给管线(例如,经由泵)连接至液体的供给单元,例如营养溶液的贮存器。
至少一个毛细管隔膜系统也可用于从伤口抽吸流出物。在这种情况下,供给单元为使用至少一个供给管线连接至毛细管隔膜系统的真空单元。
供给伤口液体并从伤口抽吸流出物也可通过经由第一子管线将至少一个供给管线(例如经由T形管)连接至流体贮存器并且经由第二子管线连接至真空单元来经由至少一个毛细管隔膜系统而间歇地进行。使用可控制关闭阀门可在预定时间间隔内供给液体或者抽吸出流出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毛细管隔膜系统的毛细管隔膜被设计成馈送或排放液体介质。为了确保均匀供给至伤口并从伤口移除,优选地毛细管隔膜的特征在于对液体的高渗透性。在这种情况下,毛细管隔膜中水的跨隔膜流速优选地在0.01mL/(min·cm2·巴)至50mL/(min·cm2·巴)范围内。
在另外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伤口敷料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平坦毛细管隔膜系统,其中毛细管隔膜系统中的一个具有适用于气体转移的毛细管隔膜,例如用于氧合作用的隔膜,诸如公开在EP-A-1 144 096、EP-A-0 299 381或DE-A-28 33 493中的那些隔膜。氧合作用,即供给被处理的伤口氧气,例如,可使用此类毛细管隔膜系统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19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力蓄电池反接监测装置
- 下一篇:包含纤维蛋白原结合肽的肽类树状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