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5-羟基维生素D定量检测试纸条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05097.X | 申请日: | 2015-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2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肖智;焦守恕;李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 | 代理人: | 吴泳历 |
地址: | 102206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25 羟基 维生素 定量 检测 试纸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25-羟基维生素D定量检测试纸条及其应用,属于医药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维生素D(VD)有了更多的认识,VD是所有生物活性物质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成员,具有多种作用,它是维生素,但本质上是激素,还可能是细胞因子。因为VD是来源于食物的必需营养物,而且人体需要量非常小,所以说它是维生素。它主要是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从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而来,然后随血液运行到全身发挥作用,所以属于类固醇类激素。人们逐渐认识到它具有更广泛的生理作用,除了调节钙磷代谢外,还具有抗增殖、抗分化、调节细胞凋亡、介导免疫反应、调节多种内分泌腺激素的分泌、调节造血组织造血的作用。这些功能是VD的类似物骨三醇(1,25-(OH)2VD)通过与具有VD受体(VDR)的细胞相结合并经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而起作用的。这些肾外来源的骨三醇,作用于细胞周围的某一部位,所以按照其作用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细胞因子。无论如何,VD及其类似物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更加科学合理使用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重要课题。
维生素D是一种必须经过代谢转变才能达到最佳钙化醇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3或小肠吸收的维生素D由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VDBP)运输,需在肝脏25-羟化酶CYP2R1和肾脏1α-羟化酶CYP27B1的催化下经2次酶促经化反应形成最终的活性代谢产物1,25一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D),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VDBP由肝脏合成,分子量为51335,含有458个氨基酸残基,与维生素D具有高度亲和力。每个VDBP分子都含有一个VD结合位点,其结合氨基酸位点为35-49氨基酸序列构成的结构域。因此,在血液中,VDBP存在两种形式,即与VD及其代谢物亲和结合的结合型VDBP(占VDBP总量的5%)和VD结合位点空缺的游离型VDBP。
人体的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1,25二羟维生素D3(1,25-hydroxyvitamin D3),是因为它是在1位和25位有两个羟基,其中25羟化是在肝脏完成的,1羟化是在肾脏完成的,而25羟VD3可以作为机体缺乏VD的指示指标。V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钙磷的吸收,促进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调节体内钙磷代谢。所以,缺乏VD即使膳食中钙的量足够多,也会有缺钙现象的。不过,VD不易缺乏,因为人体内是可以合成的,晒晒太阳就行了,但是有严重肝、肾疾病的人就例外了,因为上述的VD3的羟化过程无法进行。
1,25(OH)2VD在体内的半衰期大约是4h,其浓度比25-OH VD低约1000倍,并受血清PTH、Ca2+及磷酸盐浓度的严格调控。1,25(OH)2VD水平不能反映人体维生素D状态,但是其升高与甲状腺机能亢进有关。因此,测定血清1,25(OH)2VD含量对获得性或遗传性25-OH VD和磷酸盐代谢紊乱(如慢性肾病、遗传性磷酸盐缺乏紊乱、肿瘤引起的骨软化、缺乏性佝偻病、慢性肉芽肿形成障碍)辅助诊断有重要价值。
目前,用于血清1,25(OH)2VD测定方法有HPLC、LC-MS/MS、RIA、CLIA等方法,其中由于HPLC、LC-MS/MS样本处理难、检测成本高等原因,在临床应用较少。目前,由于侧向层析技术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
侧向层析技术,按其原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酶促反应显色为基础,以显色高度来定量;另一类则使用着色标记物如乳胶微粒、胶体硒、胶体金以及脂质体等,层析时,标记物与待测物反应形成的复合物被相应的固定在层析材料上的配体捕获而富集显色,根据层析材料上显色条带的有无或多少来定性或定量。以酶促反应显色为基础的免疫层析技术由于待测物的定量是以试纸条上以酶活性为依据,故其测量结果受酶稳定性以及样品基质、pH值、温育时间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同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050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