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支座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05314.5 | 申请日: | 2015-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5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翠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22F5/00 | 分类号: | B22F5/00;C22C38/1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王林 |
地址: | 23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变速器 换挡 机构 支座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部件制造和合金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支座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和环保相关法律的完善,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而新能源汽车的变速换挡机构中,支座用用于换挡变速的,由于该部件需要在频繁运动中,是变速换挡机构中的关键零件。对于该关键零件不仅需要较高的形状精度,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抗疲劳强度以及耐磨性的综合机械性能。目前的换挡机构支座常规采用模铸方式进行生产,但是模铸生产的合金由于高温下成型,其精度达不到要求,在成型之后需要复杂的精细休整工序,且产品的合格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支座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支座。
具体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支座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按照重量份数将Cu粉、Ni粉、Mo粉、Ti粉、C粉、Re铼粉、RE稀土粉末和Fe粉混合;
2)初级机械合金化:将配料得到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球磨机中进行初级机械合金化,将各原料粉末通过高速球磨实现初级的合金化;
3)粉碎、筛分:将经过初级机械合金化的合金粉末进行粉碎,使得其粒度为100~200目,并进行筛分,筛上物继续进行破碎;
4)压制:将破碎筛分后得到的合金粉末填充到预制模中进行压制,压制压力为10~14tf/cm2;
5)烧结:将压制成型的坯料进行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1100~1178℃,烧结气氛为还原性气氛,烧结时间为2~4h;
6)冷却:通过水套冷却至室温;
7)挤压:将已经烧结成型并冷却的坯料放入精整模内进行挤压;
8)休整:将挤压后的半成品进行局部切削后休整成形;
9)热处理:将得到的成品快速加热到980~1080℃,保温15~28min,然后喷水冷却到420~450℃,保温20~45min,然后炉冷到室温,得到高强高韧的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支座。
作为优选,步骤4)中的所述预制模的制备过程为:采用图像设计工具对预制模进行设计,然后成模,所述预制模采用一模两腔对称分布,并将成型的模具固定在挤压机上。
作为优选,所述初级机械合金化时,球磨机转速为150~380rpm,球磨时间为9~18小时,球磨所用球为淬火不锈钢球或硬质合金球,球料比为(10~50):1,在球磨的时候加入添加混合粉末1~18wt%的添加剂。
作为优选,所述添加剂为卡拉胶、氯化钙、海藻酸钠和羟甲基纤维素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配料,各个粉末按重量百分比为:Cu:2.8~5.2%,Ni:1.0~2.8%,Mo:0.6~2.8%,Ti:2.2~4.2%,C:0.45~1.6%,RE稀土:0.5~1.2%,Re铼:0.06~0.42%,其余为铁。
作为优选,所述压制步骤中,添加到预制模中除了合金粉末外还包括硬脂酸锌,所述硬脂酸锌的添加质量为合金粉末的0.5~0.8%。
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支座,采用前述制造方法制备得到的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支座。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1,通过将机械合金化和烧结成型法相结合形成合金,既改善了该类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又使得具有复杂结构的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支座的制备方法得到简化。
2,通过对成型后的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支座进行特定的热处理,使得支座的强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并且韧性得到改善。
3,通过对合金组分的改进,使得合金综合性能得到大幅度改善。
4,通过对初级机械合金化各个参数的合理调配,使得初级机械合金化所得适度合金化的组合物非常适宜进行烧结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支座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各个粉末按重量百分比为:Cu:3.8%,Ni:2.1%,Mo:1.9%,Ti:3.9%,C:1.48%,RE稀土:1.1%,Re铼:0.38%,其余为铁。按照重量份数将Cu粉、Ni粉、Mo粉、Ti粉、C粉、Re铼粉、RE稀土粉末和Fe粉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州学院,未经宿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053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