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削带双顶夹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07707.X | 申请日: | 2015-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5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共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3/00 | 分类号: | B23B23/00;B23B3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7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削 带双顶 夹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削夹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削带双顶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车床加工是机械加工行业领域的基础,在机械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类似于轴类零件的装夹方法是先夹紧一头在另一端钻中心孔,然后用一夹一顶夹紧工件,这样的夹紧方式劳动量大,效率极低,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车削带双顶夹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削带双顶夹紧装置,来解决传统装夹方式劳动量大,效率极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削带双顶夹紧装置,包括主轴、尾座,包括油缸、尾顶、卡盘座、拉块、拉杆、滑块、浮动顶尖、卡爪,所述的油缸位于尾座内部中心处,二者螺纹相连,所述的尾顶位于油缸前端中心处,二者活动相连,所述的卡盘座位于主轴前端中心处,二者滑配并螺纹相连,所述的拉块位于卡盘座内部中心处,二者活动相连,所述的拉杆位于拉块左端中心处,二者螺纹相连,所述的滑块位于卡盘座前端上侧中心处,二者螺纹相连,所述的浮动顶尖位于卡盘座前端中心处,二者螺纹相连,所述的卡爪位于卡盘座前端上侧中心处,二者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卡爪与滑块之间还设有连接块,其与卡爪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拉块前侧上端中心处还设有杠杆,其与卡卡盘座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浮动顶尖包含了箱体、顶尖、后盖、弹性垫。
进一步,所述的箱体位于卡盘座前端中心处,二者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顶尖位于箱体内部中心处,二者活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后盖位于箱体左端中心处,二者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弹性垫位于后盖前端中心处,其与箱体活动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将两头打好中心孔的零件装置在浮动顶尖上,尾顶将工件顶紧,通过液压开关控制液压卡盘夹紧与松开,达到快速装夹,这样的装置操作简单,装夹快速并且精度高,降低了劳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内容
图1是装置的剖视图
主轴 1 尾座 2
油缸 3 尾顶 4
卡盘座 5 拉块 6
拉杆 7 滑块 8
浮动顶尖 9 卡爪 10
杠杆 501 连接块 801
箱体 901 顶尖 902
后盖 903 弹性垫 90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所示,包括主轴1、尾座2、油缸3、尾顶4、卡盘座5、拉块6、拉杆7、滑块8、浮动顶尖9、卡爪10,油缸3位于尾座2内部中心处,二者螺纹相连,尾顶4位于油缸3前端中心处,二者活动相连,卡盘座5位于主轴1前端中心处,二者滑配并螺纹相连,拉块6位于卡盘座5内部中心处,二者活动相连,拉杆7位于拉块6左端中心处,二者螺纹相连,滑块8位于卡盘座5前端上侧中心处,二者螺纹相连,浮动顶尖9位于卡盘座5前端中心处,二者螺纹相连,卡爪10位于卡盘座5前端上侧中心处,二者螺纹相连,卡爪10与滑块8之间还设有连接块801,其与卡爪10螺纹相连,拉块6前侧上端中心处还设有杠杆501,其与卡盘座5螺纹相连,浮动顶尖9包含了箱体901、顶尖902、后盖903、弹性垫904,箱体901位于卡盘座5前端中心处,二者螺纹相连,顶尖902位于箱体901内部中心处,二者活动相连,后盖903位于箱体901左端中心处,二者螺纹相连,弹性垫904位于后盖903前端中心处,其与箱体901活动相连。该装置是通过将两头打好中心孔的工件装置在浮动顶尖处9处,用尾顶4内部中心处的油缸3推动尾顶4顶工件另一中心孔,浮动顶尖9内部的弹性垫904收缩,起到到浮动定位作用,再通过液压卡盘控制开关达到卡爪10收缩和松开达到夹紧和松开工件,这种装夹装置操作简单,效率块精度高,降低了劳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共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池州共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077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复合材料电路板的钻孔方法
- 下一篇:智能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