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焊接转子相控阵超声波无损检测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08310.2 | 申请日: | 2015-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7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栗园园;李永龙;肖唐杰;吴建东;莫堃;董娜;张帆;王重山;王仕洋;黄巍;王佰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265 | 分类号: | G01N29/265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1 | 代理人: | 徐进 |
地址: | 61003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转子 相控阵 超声波 无损 检测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机器人领域,特别是一种焊接转子相控阵超声波无损检测夹具。
背景技术
转子是汽轮机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形式很多,如整锻转子、套装转子、焊接转子和组合转子等。与常规火电机组汽轮机转子相比,核电站汽轮机转子体积和重量都大,加工精度要求高,一般均采用焊接转子。
为保证焊接转子的质量,在制过程中、制备完成后、在役过程中均需要进行焊缝的相控阵超声波检测,相控阵探头和楔块较大,并且需要在焊缝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楔块进行检测。特别是在制备完成后及在役过程中,由于转子装有叶片,作业空间变得极其狭小。
目前,针对相控阵超声检测已经具有成熟的夹具和检测系统,但由于焊接转子应用场合的特殊情况,现有方案都无法在焊接转子上进行使用。
如专利申请号为201010248503.2,申请日期为2010年8月14日,名为“焊缝超声检测扫查装置”的发明专利;以及申请号为201310685223.1,申请日期为2013年12月13日,名为“厚壁接管焊缝超声检测装置”,这两个方案均可以夹持超声探头进行检测,但两个方案均没有设计定位装置,在焊接转子的检测中,不能固定扫查的位置,使整个扫查数据不可靠;其次两套方案均无驱动机构,不能在工件上进行自动检查。基于以上两点,两个方案不能应用于焊接转子场合。
又如专利申请号为201210192602.2,申请日期为2012年6月12日,名为“焊缝智能跟踪超声检测机器人及其软件分析系统”的发明专利,该发明介绍了一种根据视觉传感器和测厚超声探头进行定位的超声检测机器人,由于焊接转子焊缝被加工后,无法通过视觉传感器进行识别,并且焊接转子厚度固定不变,所以视觉和测厚的方法无法在焊接转子的检测中进行使用,不适合焊接转子场合的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没有定位、驱动装置的缺陷以及利用视觉和测厚方法检测焊接转子焊缝的不足,本发明特提出一种新型的焊接转子相控阵超声波无损检测夹具。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焊接转子相控阵超声波无损检测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吸附式移动平台(1)、定位系统(2)及可驱动夹具(3);所述的吸附式移动平台1吸附在焊接转子4表面,并可沿焊接转子4圆周方向自由滑动;所述的定位系统(2)固定在吸附式移动平台(1)上,并与焊接转子(4)两边侧壁面接触,实现轴向定位;所述的可驱动夹具(3)固定在吸附式移动平台(1)上,并夹持相控阵检测楔块(5),使其与焊接转子(4)表面接触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式移动平台(1)包括支撑架(6)、滚动轮(7)、滑块(8)、磁铁(9)及旋转编码器(10);滚动轮(7)与滑块(8)分别固定在支撑架(6)底部,工作时与焊接转子(4)表面接触,使吸附式移动平台(1)可沿焊接转子(4)圆周方向运动;磁铁(9)固定在支撑架(6)底部并与焊接转子(4)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吸附式移动平台(1)吸附在焊接转子(4)表面,所述距离为1~5mm;旋转编码器(10)与滚动轮(7)连接,检测滚动轮(7)的旋转圈数,根据旋转圈数计算并得出吸附式移动平台(1)与焊接转子(4)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系统(2)包括固定支撑杆(11)、弹性支撑杆(12)、轴套(13)、直线轴承(14)、固定环(15)、滚珠(16)、压缩弹簧(17)及手柄(18);轴套(13)、固定环(15)及直线轴承(14)固定在吸附式移动平台(1)的支撑架(6)上,轴套(13)和固定环(15)同轴安装,直线轴承(14)与轴套(13)平行安装;固定支撑杆(11)安装在轴套(13)和固定环(15)内,固定支撑杆(11)可沿轴套(13)轴向滑动,以调节定位距离;固定环(15)可在任意位置锁紧固定支撑杆(11)以阻止其滑动,锁紧方式包括抱紧、螺丝顶紧等;滚珠(16)安装在固定支撑杆(11)与弹性支撑杆(12)的末端,工作中与焊接转子(4)的两边侧壁接触并相对其滚动;压缩弹簧(17)安装在直线轴承(14)与弹性支撑杆(12)之间,以使弹性支撑杆(12)末端的滚珠(16)顶紧两边侧壁,从而实现轴向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083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