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N2O吸附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11665.7 | 申请日: | 201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5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师唯;张晓平;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2 | 分类号: | B01J20/22;B01J20/30;B01D53/02;C07F15/04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sub 吸附 金属 有机 框架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N2O吸附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大气中CO2、CH4和N2O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占了近80%。其中CO2对增强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最大,约占60%,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次是CH4,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约占15%。目前N2O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约占5%,但是其增温效应是CO2的296~310倍,CH4的4-21倍。N2O的环境效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国际气候变化研究项目都把其列入重要研究内容。氧化亚氮(N2O)是低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含氮化合物,它具有红外吸收特征,作为大气中仅次于CO2和CH4的几种主要温室气体之一,被列入《京都议定书》减排清单。
研究表明,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N2O的浓度急剧增加,到1990年已经达到310ppb,而且还以每年0.2-0.3%的速度增加。N2O是除氟里昂外影响平流层O3的另一种重要化学成分。N2O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长,可输送到平流层。在对流层,N2O很稳定,停留时间长达120年。当传输到平流层中时,N2O参与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可转化成NO或NO2,并影响O3的光化学平衡,最终导致O3损耗,进而引起臭氧层的破坏。研究表明,如果大气中N2O浓度增倍,不仅会使全球地表气温平均上升0.4℃,并且使大气层中不同高度的臭氧浓度减少10-16%。
国外在七十年代末就开始应用GC-ECD法(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测量大气中的N2O。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很少。
2009年美国科学杂志上,Ravishankara教授课题组研究表明:N2O是整个21世纪中消耗O3最重要的物质。然而对空气中的N2O定量分析目前还鲜有研究。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材料,不仅合成途径多种多样、结构奇妙,而且具有高稳定性、比表面积可调节、可有机功能化,其在能源、气体吸附/分离、医药以及催化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近年来一直吸引科学家的关注。2010年,DENG SHUGUANG教授课题组用经典的MOFs材料、MOF-5及MOF-177对N2O进行常温下的吸附研究,但是效果很不理想。基于MOFs材料的框架结构可调性及高稳定性等优异性能,我们对其在N2O捕捉方面做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对N2O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N2O是强大的温室气体及其对臭氧层的消耗破坏,提供一种用于N2O吸附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有较好的耐酸碱性能和热稳定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16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一种改性活性炭处理异丙醇废水的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