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秤台式静态轨道衡力点误差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17631.9 | 申请日: | 2015-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4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金国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太平洋称重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23/01 | 分类号: | G01G23/01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台式 静态 轨道 力点 误差 校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秤台式静态轨道衡,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无秤台式静态轨道衡称量精确度的无秤台式静态轨道衡力点误差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轨道衡已有较长的发展历程,但以往人们较多地把精力放在动态轨道衡的研究上,而对静态轨道衡缺乏深入研究;然而静态轨道衡也是轨道衡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尤其是在冶金、化工企业内部结算时需要大量使用静态轨道衡。
静态轨道衡从结构上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秤台式轨道衡,另一类是无秤台式轨道衡。秤台式静态轨道衡称重精度较高,但施工复杂、造价较高;无秤台式静态轨道衡造价底、施工简单,便于在线改造,但技术难度较高。关键要解决不同停车位置时存在称量值误差的问题,即保证在称量区域范围内称量值的误差小于最大允许误差。
静态轨道衡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由于传感器制造差异性导致传感器的灵敏度不一致,同样的重量、同样的激励电压在灵敏度不一致的传感器上必然会输出不同的毫伏信号,所以存在传感器自身的信号误差;二是由于轨道位置及安装水平度引起的误差;三是由于称重钢轨刚性而引起的扰度误差,当车轮压在两传感器之间的钢轨上时,势必会使钢轨变形而使传感器产生侧向力,这时传感器的输出会比车轮正压在传感器上时要大。
这三个方面产生的误差都难以消除,为了减少这三方面产生的误差,目前常用的手段是通过补偿接线盒调整传感器的灵敏度。如在传感器激励电压中串入电位器等,使用标准重量的测试车,测试车依次通过轨道上的各个测试点,然后调节电位器,使轨道上的各个测试点的重量在最大允许误差范围内。这个办法需要有良好的现场调试经验,调试复杂,且对于传感器数量很多的轨垫式传感器轨道衡,难以调整到需要的计量精度,而且调整比较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载荷车辆停在静态轨道衡称量区域不同称重点重量偏差大且误差超过最大允许误差范围的技术问题,同时解决原有静态轨道衡通过调节电位器减小误差,调试复杂,难以调整到需要的计量精度,而且调整比较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秤台式静态轨道衡力点误差校正方法,其不需要在静态轨道衡的传感器激励电压中串入电位器,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调试,通过引入修正系数,由软件对载荷车辆停在静态轨道衡称量区域不同停车位置时的称量值进行自动调整,调整方便,省时省力,大大减小称量误差,确保各称重点的称量误差小于最大允许误差,提高轨道衡的称量精确度。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发明中无秤台式静态轨道衡,设有i组传感器,每组传感器包括n个轨垫式传感器,无秤台式静态轨道衡力点误差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找出载荷车辆在称量有效区域称重时的2M个特征点;
②.获取载荷车辆在每个特征点处时每组传感器输出的AD码小组和值ADi0,获取载荷车辆在称量有效区域中心点处时每组传感器输出的AD码小组和值ADi0,并求出载荷车辆在称量有效区域中心点处时i组传感器输出的AD码总和值AD;
③.引入i组传感器输出的AD码总和值的修正计算公式:
ADQ=AD10×Q1+AD20×Q2+…+ADi0×Qi …(3);
Qi为每组传感器的修正系数,
ADQ为修正后的i组传感器输出的AD码总和修正值,单位为码;
④.将步骤②中获得的载荷车辆在每个特征点处时每组传感器输出的AD码小组和值ADi0代入式(3)的右边,将步骤②中获得的载荷车辆在称量有效区域中心点处时i组传感器输出的AD码总和值AD代入式(3)的左边,即将载荷车辆在称量有效区域中心点处时i组传感器输出的AD码总和值AD作为式(3)的结果,获得2M个等式,组成运算矩阵,求出每组传感器的修正系数Qi;
⑤.载荷车辆在轨道上称量有效区域内的任何位置称重时,通过修正系数Qi修正,由修正计算公式式(3)获得i组传感器输出的AD码总和修正值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太平洋称重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余姚太平洋称重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76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