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热压诱导式多通道通风隔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0252.5 | 申请日: | 2015-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2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雷勇刚;王飞;顾元;段绍阳;赵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F17/04 | 分类号: | E04F17/04;E04B1/76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4101 | 代理人: | 卢茂春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压 诱导 通道 通风 隔热 系统 | ||
1.一种风热压诱导式多通道通风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是一种有效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两种可再生能源的风热压诱导作用,在强化自然通风能力的同时,既不消耗电能,又可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节能效果极其显著的多通道通风隔热系统,该系统包括两个主气流通道Ⅰ、Ⅱ和两个室外空气诱导通道 Ⅲ、Ⅳ,所述主气流通道Ⅰ在隔热层(4)与隔板(2)之间,主气流通道Ⅱ在吸热层(6)与玻璃盖板(10)之间,隔热层(4)外侧设有保温层(3)和隔板(2),两个通道下方设置有带两个导流板(5)的底板(7),两个通道上方分别为顶板(9)和天圆地方(13),且在天圆地方(13)上方连接有内筒(16),在保温层(3)和隔热层(4)上部设有可调的百叶风口(1);所述室外空气诱导通道 Ⅲ 在挡风转向板(12)与带有防虫网(20)的防雨百叶(11)之间,室外空气通道 Ⅳ 在圆环百叶片(15)与内筒(16)之间,防雨百叶(11)可通过其上方的百叶转轴(21)控制,在天圆地方(13)上部依次设置有内筒(16)、圆环百叶片(15)、外筒(14)和锥形风帽(18),所述外筒(14)由外筒撑杆(17)固定于天圆地方(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风热压诱导式多通道通风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流通道Ⅰ外侧依次设置有隔热层(4)、保温层(3)和隔板(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压诱导式多通道通风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流通道Ⅰ内侧由吸热层(6)和隔板(2)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风热压诱导式多通道通风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3)为橡塑材料,厚度为20 ~ 30㎜;隔热层(4)用带铝箔的离心玻璃棉,厚度为30 ~ 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压诱导式多通道通风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层(6)用黑铬镀膜,镀膜厚度为0.15 ~ 0.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压诱导式多通道通风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转向板(12)与防雨百叶(11)之间为室外空气诱导通道 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压诱导式多通道通风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百叶片(15)与内筒(16)之间为室外空气诱导通道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压诱导式多通道通风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设置3%至6%的坡度,且在坡度最低处有10 ~ 15㎜宽的密封橡胶条(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压诱导式多通道通风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6)和天圆地方(13)均采用深色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压诱导式多通道通风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风口(1)的百叶片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范围为0°至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025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异形装饰板的生产制造工艺
- 下一篇:垂直共用排气道的成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