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烹饪锅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2796.5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03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少萍;王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杨文娟,黄健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烹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锅具。
背景技术
烹饪锅具,例如普通电饭煲、电压力锅、微压煲等家用的炊具,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由于其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大大缩减了很多家庭花费在煮饭上的时间,目前已经成为日常家用电器。
然而,烹饪锅具在煮饭过程中,水分变成气态的蒸汽,锅内温度降低后例如从焖饭阶段到保温阶段,蒸汽冷凝成水珠,吸附在锅盖内表面。在烹饪结束打开锅盖后,吸附在锅盖内表面的冷凝水滴落至锅内,影响锅内食物口感,或者吸附在锅盖内表面的冷凝水滴落至桌面,影响厨房环境,因此,如何收集吸附在锅盖内表面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滴落至锅内或者桌面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烹饪锅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结束,打开锅盖后沾附于锅盖内壁上的冷凝水流入锅内,影响锅内食物口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提供一种烹饪锅具,包括:盛放食物的锅与可盖合于锅上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密封圈,在锅盖盖合于锅上时,密封圈被夹于锅口与锅盖之间,从而形成锅内的密封空间,锅盖打开时,锅盖能以特定的方向使锅盖一侧朝下放置,所述密封圈包括贴合于锅口的环形部分与连接于环形部分下端的收容部分,所述收容部分用以形成具有向上开口的储水腔室,当锅盖被打开时,沾附于锅盖内壁上的冷凝水能够经前述向上开口流入储水腔室。
在上述烹饪锅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部分系自环形部分内侧向上延伸,并与锅盖内壁共同围成前述储水腔室。
在上述烹饪锅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部分形成自储水腔室内沿垂直于锅盖的方向外形成的凹槽,在锅盖盖合于锅上时,收容于储水腔室的冷凝水被收容于前述凹槽内。
在上述烹饪锅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包括盛放食物的内锅、及用以收容并加热内锅的外锅,所述锅盖包括可转动固定于外锅的外盖、及固定于外盖的内盖,所述密封圈固定于内盖,内盖与内锅共同形成前述密封空间。
在上述烹饪锅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盖包括隔热板及固定板,隔热板用以封盖于内锅开口,固定板用以将密封圈固定于隔热板,所述密封圈环形部分包括沿径向剖切后依次连接的固定部、连接部、及密封部,固定部被夹持于固定板与隔热板之间,密封部呈V形且开口向内,连接部连接于V形密封部的一侧与固定部之间,收容部分连接于V形密封部的另一侧。
在上述烹饪锅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V形密封部的一侧向内延伸的部分,收容部分自所述V形密封部的另一侧向内延伸超过连接部,以收容更多的冷凝水。
在上述烹饪锅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部分包括自所述V形密封部的另一侧向远离隔热板方向延伸的内侧壁、自侧壁向内侧延伸的底壁、及自底壁向靠近隔热板方向延伸的外侧壁,内侧壁、底壁及外侧壁共同形成凹槽,在锅盖盖合于锅上时,凹槽可以收容冷凝水。
在上述烹饪锅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的收容部分和所述密封圈的环形部分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上述烹饪锅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盖的边缘设置有卡扣,所述外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使用的卡槽。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锅具,当锅盖被打开时,通过连接于环形部分下端的收容部分形成的具有向上开口的储水腔室收集沾附于锅盖内壁上的冷凝水,从而有效收集沾附于锅盖内壁上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流入锅内,并且通过连接于环形部分下端的收容部分收集,并且该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烹饪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烹饪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2示出的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3示出的沿内盖AA方向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盖合锅盖后冷凝水被收集到凹槽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27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