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纳米银的双重固化齿科抗菌粘结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6033.8 | 申请日: | 201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46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何丹农;张彬;周涓;朱君;杨迪诚;金彩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6/06 | 分类号: | A61K6/06;A61K33/38;A61P3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徐红银,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双重 固化 齿科 抗菌 粘结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纳米银的双重固化齿科抗菌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Stober法制备单分散的球状纳米SiO2颗粒;
步骤2:利用氨硝酸银溶液的还原反应,在纳米SiO2球表面生成粒径更小的纳米银颗粒,即制备纳米级载银无机抗菌剂;
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将步骤1所得的SiO2颗粒用超声的方法分散在去离子水中,SiO2与水的质量比为2:100,将每1份SiO2水溶液与2份浓度为0.1~0.6mol/L的银氨溶液混合,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
步骤2.2:将步骤2.1所得混合液经1~5次离心洗涤之后,分散在7份去离子水中;
步骤2.3:在步骤2.2所得的分散液中,加入3份浓度为0.1~0.5mol/L的还原剂溶液,在0~80℃温度下搅拌至少1小时,离心洗涤之后得到纳米载银氧化硅颗粒,即纳米级载银无机抗菌剂;
步骤3:对上述载银无机抗菌剂进行表面修饰;具体为:将步骤2所得纳米级载银无机抗菌剂按照1g/100mL的浓度超声分散到有机溶剂中,滴加0.5~2mL表面修饰剂,常温下搅拌12~48小时之后离心洗涤;
步骤4:配制光、热双重固化的齿科粘结剂,并添加上述无机抗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银的双重固化齿科抗菌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如下:
步骤1.1:在体积份数为100份的无水乙醇中,加入2~100份的去离子水以及3~12份浓氨水,在25~40℃温度下搅拌均匀,然后逐滴加入5~20份硅酸四乙酯,加热并搅拌6~24小时;
步骤1.2:将步骤1.1所得溶液在室温下经过离心,洗涤,干燥,得到单分散的球状SiO2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银的双重固化齿科抗菌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3所用还原剂为甲醛、乙醛、戊二醛、甲酸、甲酸甲酯、葡萄糖、果糖中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银的双重固化齿科抗菌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用的有机溶剂,为无水甲醇、乙醇、甲苯、三氯硅烷中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银的双重固化齿科抗菌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用的表面修饰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4-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偏苯三酸酐中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纳米银的双重固化齿科抗菌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如下:
步骤4.1:配制包含以下质量分数组分的粘结剂基体:树脂成分40~60%;稀释成分35~50%;酸性单体1~10%;光引发体系0.1~1.5%;热引发体系0.8%~2%;
步骤4.2:将步骤3所得经过表面修饰的载银无机抗菌剂按照质量比1:1000~5:1000的比例添加到步骤4.1所得的粘结剂基体中,超声分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纳米银的双重固化齿科抗菌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1所用的树脂成分,为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二丙醇酯、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双酚A乙氧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硅氧烷甘油酯、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二甲基异丙基硅氧烷甘油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稀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中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纳米银的双重固化齿科抗菌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1所用的稀释成分,为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甲基-2-丙烯酸-1,12-十二双醇酯、2-甲基-2-丙烯酸-1,10-癸二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603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树精油抗痘敷面泥
- 下一篇:挤压搅拌式煎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