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电动机和内燃机驱动的新型船舶运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8484.X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0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友准 |
主分类号: | B63H21/20 | 分类号: | B63H21/20;B60M1/12;B60M1/20;B60L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马丽丽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电动机 内燃机 驱动 新型 船舶 运输 系统 | ||
1.一种采用电动机和内燃机驱动的新型船舶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可再生能源电站和市政电网供电系统共同为船舶运输系统提供电能;
供电系统,将电源系统产生的电能传输给船舶接触取电装置,包括发输变电系统、船舶接触导线供电线路;
采用电动机和内燃机驱动的可切换运行的双动力船舶,包括船舶接触取电装置、变频器、电动机、内燃机、动力切换装置、螺旋桨、船舶操纵系统和船体,船舶接触取电装置从供电系统取电并传输给电动机为双动力船舶提供动力;
还包括沿航道设置的生物质燃料加油站,为船舶内燃机提供生物质燃料;
所述的船舶接触取电装置包括水平取电杆、绝缘子、固定支架、位置调节装置、水平取电杆和接触导线跟踪定位系统、船舶接触取电装置收放系统,船舶接触取电装置底座通过铰链支座连接在船体上方,当水平取电杆与接触导线接触时向船舶供电;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垂直升降控制系统、水平位移控制系统、360度旋转控制系统、柔性小位移补偿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电动机和内燃机驱动的新型船舶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再生能源电站包括沼气电站、垃圾电站、太阳能电站、生物质能电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电动机和内燃机驱动的新型船舶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舶接触导线供电线路包括支撑装置、连接装置、调整器、接触导线定位装置、接触导线、固定支架,所述的支撑装置沿航道方向对称设置在河流两岸或航道两侧不影响船舶通航的水域,接触导线定位装置通过连接装置与对应两侧的支撑装置连接,接触导线定位装置架设于航道水面上空一定高度,所述的接触导线定位装置上设有多个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下端固定接触导线,接触导线沿航道方向分布,固定支架中间安装绝缘子,使接触导线和支撑装置或不同接触导线之间相互绝缘隔离,接触导线定位装置将不同接触导线按一定距离固定在同一平面上,在接触导线定位装置与支撑装置间设置调整器,通过调整接触导线定位装置两侧连接装置的长度使不同接触导线组成的平面与航道水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电动机和内燃机驱动的新型船舶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为钢索、杆或梁类构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电动机和内燃机驱动的新型船舶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舶接触导线供电线路采用一路或多路交流三相三线制或交流单相两线制接触导线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电动机和内燃机驱动的新型船舶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舶接触取电装置采用交流三相三线制或交流单相两线制接线方式取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电动机和内燃机驱动的新型船舶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取电杆为水平布置的与接触导线方向垂直接触的导电体,通过水平取电杆固定架与位置调节装置连接,在水平取电杆与位置调节装置连接的水平取电杆固定架中间安装绝缘子保持电气绝缘,位置调节装置调整水平取电杆与接触导线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的水平取电杆和接触导线跟踪定位系统监测到水平取电杆中点偏离船舶接触接触供电导线一定距离时向船舶驾驶系统提供报警信号,通过人工或自动控制操作位置调节装置调整水平取电杆与接触导线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水平取电杆与接触导线紧密接触可靠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电动机和内燃机驱动的新型船舶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舶接触取电装置收放系统包括液压、气动或伺服电机传动机构、连杆、固定铰链支座、位移传感器,将船舶接触取电装置以底座为固定点旋转至水平或垂直位置,便于船舶接触取电装置的检修维护和船舶通过障碍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电动机和内燃机驱动的新型船舶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燃机和电动机驱动可切换运行的双动力船舶通过动力切换装置使用内燃机或电动机输出机械能驱动船舶航行,当船舶在设置有船舶接触供电线路的航道上航行时,通过电动机驱动船舶航行;当船舶接触取电装置脱离船舶接触供电线路时通过内燃机驱动船舶航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友准,未经王友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848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漂浮性热气球吊篮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形状可控的水下仿生推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