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疏水PA微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8732.0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9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阎茂盛;李瑞海;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市盛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77/06;C08K7/26;C08K3/16;C08J7/00;C08J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疏水 pa 微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的改性与加工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表面疏水PA微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俗称尼龙或PA)树脂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产量最大、品种最多、应用最广的品种。PA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性、耐化学品性、自润滑性等,且易于加工。但其含有大量的酰胺基团,吸水性和吸湿性较大,使用一段时间后,制品的塑性增大,力学性能下降,尺寸稳定性降低,寿命减短。尤其是对于粒径很小(<5mm)的PA微管,其比表面积大,更易吸水,使得性能降低及管径变化,大大限制了PA微管的应用领域。
国内外对于PA吸水性的改善多采用以下方法:(1)、添加含易与酰胺基团形成氢键的基团的树脂进行共混改性。如添加酚醛树脂、聚乙烯基苯酚等,其羰基与酰胺基形成氢键的趋势比水与酰胺基形成氢键的趋势大,可以占据PA的羰基和胺基,并产生位阻效应,阻止水分子的进入;(2)、添加无机粒子进行共混改性。由于PA材料吸水一般发生在其无定形区,无机粒子作为成核剂,可提高PA材料的结晶度,从而减小PA的吸水量。无机粒子对材料性能的提高还可抵消因吸水造成的制品性能下降;(3)、与吸水性极低的其他高聚物共混改性。如与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等共混,该方法需要加入聚合物与酸酐的接枝体作为增容剂,以保证共混合金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能;(4)、对PA制品进行表面处理,如等离子处理、辐照处理、溶液处理等。对于PA微管来说,由于其比表面积大,与空气和水的接触面大,合适的表面处理法能有效改善其耐水性能。表面处理法通常工艺比较复杂,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表面疏水PA微管,及其利用表面多层吸附原理制备表面疏水PA微管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表面疏水PA微管,主要由PA、AlCl3和多孔SiO2·(H2O)n制备而成,所述多孔SiO2·(H2O)n在PA微管表面和内部均形成硅球吸附层,使所述PA微管具有疏水性能。
其中,作为优选的,所述PA微管表面有若干层所述硅球吸附层,其外层粒径小于内层粒径。更优选的,所述硅球吸附层最外层粒径小于50nm。
优选的,所述PA为PA6、PA66、PA610、PA46等吸水性较大的聚酰胺树脂。
本发明还包括制备所述表面疏水PA微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干燥的PA材料与占所述PA材料质量5%-10%的AlCl3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其中,作为优选的,PA的干燥处理过程为:将PA材料于真空烘箱中80~100℃下干燥4~6h。
所述高速混合机的混合温度为100~120℃,转速为50-80r/min,混合时间为10~15min;
(2)首次吸附硅球:将上述混合物加入精密超细管挤出机中,同时在中间加料口加入硅球;由于首次吸附的吸附能力有限,加入量没有明确限制,优选的,AlCl3与硅球的质量比为1:1.5~3,所述挤出机的螺杆直径为20~45mm,设置螺杆转速为80~120r/min,加热温度为熔融段240~260℃,升温段265~285℃,中间加料段265~285℃,机头段250~270℃,挤出成PA微管;优选的,首次吸附硅球为多孔SiO2·(H2O)n,粒径为10~100μm。
(3)多级吸附硅球:挤出的PA微管进入定径装置前,快速进行多级吸附过程,此过程操作时间需在10s以下。首先,PA微管进行表面处理,其表面处理剂优选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并通过比首次吸附粒径小的硅球;此步骤重复操作,且每次吸附的硅球粒径小于上次吸附的硅球粒径:进行表面处理,并通过粒径更小的纳米硅球;再进行表面处理,通过粒径进一步减小的微米硅球。由此形成多级吸附的PA疏水微管具有不同层数的硅球吸附层;
其中,作为优选的,所述多次吸附硅球为多孔SiO2·(H2O)n,粒径分别为1~10μm、50~200nm、20~50nm。
(4)定型、冷却及牵引:将上述过程制得的PA微管进入定径装置和冷却装置,最后牵引并卷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市盛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未经绵阳市盛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87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