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滤油管接头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60556.4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3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再裕;陈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永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F02M37/2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513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管 接头 | ||
1.一种滤油管接头,包括本体以及同轴设置在本体内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入口端以及出口端,在本体入口端、出口端的外周面分别开设有螺纹,在本体内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本体同轴设置且分别穿过本体的入口端、出口端,所述滤芯包括入油口以及出油口且滤芯与通孔配合设置,所述出油口位于通孔内,所述入油口伸出本体的入口端外,在滤芯入油口的外周面均匀开设有沿着滤芯轴向方向延伸的若干第一滤槽,在滤芯出油口的外周面均匀开设有沿着滤芯轴向方向延伸的若干第二滤槽,每个第一滤槽均位于两个第二滤槽之间,每个第二滤槽均位于两个第一滤槽之间,第二滤槽的长度小于第一滤槽的长度,第一滤槽的长度小于滤芯的长度且第二滤槽的长度大于滤芯二分之一的长度;
所述本体为耐腐蚀不锈钢制件并且不锈钢的主要组成为(wt.%),C:0.05~0.09%;碳化硅:20~30%;Mn:0.30~0.50%;Cr:15.3~17.5%;Al:0.03~0.08%;Mo:0.15~0.25%;Ni:5-7%;N:0.3-0.7%;碳纤维短纤0.8-1.5%;Si:0.25-0.4%;W:0.8-1.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碳化硅为晶须材料与微晶粒材料混合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中晶须材料添加量占碳化硅总质量的5-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不锈钢中的晶须材料、微晶粒材料以及碳纤维短纤在常温下以乙醇为助混剂在乙醇蒸汽氛围下一次混合,再加入由钢材其他组成共同预先制成的合金颗粒料二次混合,混合均匀后再行熔炼铸坯以及后处理后得到合格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混合时助混剂乙醇的添加量为碳化硅和碳纤维短纤总体积的20-3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混合时还补充添加助混剂至占晶须材料、微晶粒材料、碳纤维短纤以及合金颗粒料总体积的10-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一滤槽、各第二滤槽的横截面形状均呈“V”形设置,各第一滤槽远离入油口一端的两内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为零且各第一滤槽远离入油口一端的底部到滤芯轴心线的距离逐渐增大直至等于滤芯半径的长度,各第二滤槽远离出油口一端的两内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为零且各第二滤槽远离出油口一端的底部到滤芯轴心线的距离逐渐增大直至等于滤芯半径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滤芯的出油口外端面中部还开设有锥形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端的螺纹为第一螺纹,所述出口端的螺纹为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公称直径相等且第一螺纹的螺距大于第二螺纹的螺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侧面中部向外凸起形成加强部,所述加强部靠近入口端的一端呈六角螺母状设置,在加强部两侧分别开设有退刀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永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永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055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