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滤油管接头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60556.4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3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再裕;陈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永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F02M37/2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513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管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滤油管接头,特别是一种用于汽车燃油滤清器的滤油管接头。
背景技术
汽车滤清器通常包括空气滤清器、空调滤清器、机油滤清器以及燃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的作用是过滤发动机燃烧所需要的燃料(汽油、柴油),阻止燃料中带来的异物如尘土、金属粉、水份有机物等进入发动机,防止发动机磨损以及造成供油系统的阻塞。
燃油滤清器通常与喷油嘴连接,将过滤之后的燃油输送至喷油嘴,再送入发动机进行燃烧,燃油滤清器通过管接头与喷油嘴连接,现有技术中的管接头密封性差,没有过滤功能或过滤效果差。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用于汽车燃油滤清器的滤油管接头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滤油效果好的滤油管接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滤油效果好的滤油管接头。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滤油管接头,包括本体以及同轴设置在本体内的滤芯,所述本体具有入口端以及出口端,在本体入口端、出口端的外周面分别开设有螺纹,在本体内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本体同轴设置且分别穿过本体的入口端、出口端,所述滤芯包括入油口以及出油口且滤芯与通孔配合设置,所述出油口位于通孔内,所述入油口伸出本体的入口端外,在滤芯入油口的外周面均匀开设有沿着滤芯轴向方向延伸的若干第一滤槽,在滤芯出油口的外周面均匀开设有沿着滤芯轴向方向延伸的若干第二滤槽,每个第一滤槽均位于两个第二滤槽之间,每个第二滤槽均位于两个第一滤槽之间,第二滤槽的长度小于第一滤槽的长度,第一滤槽的长度小于滤芯的长度且第二滤槽的长度大于滤芯二分之一的长度;
所述本体为耐腐蚀不锈钢制件并且不锈钢的主要组成为(wt.%),C:0.05~0.09%;碳化硅:20~30%;Mn:0.30~0.50%;Cr:15.3~17.5%;Al:0.03~0.08%;Mo:0.15~0.25%;Ni:5-7%;N:0.3-0.7%;碳纤维短纤0.8-1.5%;Si:0.25-0.4%;W:0.8-1.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碳化硅为晶须材料与微晶粒材料混合料。本方案通过在不锈钢材料中借助高硬度和高强度的具有优秀的机械性能调节能力的碳化硅来调节连接部的机械性能,从而大幅地提高其扭曲、弯折、磨损等机械性能,同时配合具有较长尺寸的碳纤维短纤和碳化硅晶须形成钢材内线型微结构从而在钢材结构体系内形成长短配合的线型级配体系,同时与微晶粒材料形成的岛型体系,从而可以借助体系内的线型级配结构(碳化硅晶须,平均长度100纳米-1微米以及碳纤维短纤,平均长度10-20微米)和岛型结构(微晶粒材料,平均粒径3-5微米)起到连接钢材内碳组织、裂纹、晶界以及结晶组织,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渗碳和掺杂材料表面碳化形成碳化物过渡组织,从而极大地增强和改善钢材内微观结构的应力传递和应力衰减能力,减小缺陷结构对机械性能的影响,以达到增强连接部的屈挠性能、耐磨性能、磨损性能以及延缓材料老化的目的,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极大地提高了不锈钢在油性环境下包括酸性杂质、硫磷氮元素化合物及其氧化物等腐蚀性物质或者活性物质的侵蚀,从而极大地改善了不锈钢在本方案中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
在上述的一种滤油管接头中,碳化硅中晶须材料添加量占碳化硅总质量的5-15%。本方案通过在钢材中添加适量的碳化硅晶须(碳化硅密度约3.2g/cm3,碳纤维密度约1.8g/cm3),从而可以在适当添加碳化硅晶须的情况下,与碳化硅晶须以及微晶粒结构的微小结构形成协同降低碳化硅硬质材料的掺杂对钢材韧性的影响,同时又能够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刚性,同时又避免过滤过量短纤维结构(晶须)添加影响形成的线型结构对钢材组织内的碳组织、裂纹、晶界以及结晶组织的串联质量和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滤油管接头中,耐腐蚀不锈钢中的晶须材料、微晶粒材料以及碳纤维短纤在常温下以乙醇为助混剂在乙醇蒸汽氛围下一次混合,再加入由钢材其他组成共同预先制成的合金颗粒料二次混合,混合均匀后再行熔炼铸坯以及后处理后得到合格本体。本方案中以乙醇为助溶剂对晶须材料、微晶粒材料以及碳纤维短纤进行一次混合预混,从而对掺杂料的实现均匀混合以使各种形态的掺杂材料得以均匀混合形成质量均一稳定、体积结构分散一致的混合体,以便于在形成的钢材材料中成均一稳定的分布,同时还便于在二次混合中与钢材其它组分的合金颗粒快速高效分散,从而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质量稳定性和均一性,避免因质量不一致和组织结构分散不一致而形成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机械性能、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永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永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05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