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革耳氯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1413.5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3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邓贤明;徐庆妍;金铃;李小阳;王跃宙;胡志钰;郑忠辉;宋思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07D493/10;C07D493/08;A61P35/00;A61P35/02;C12P17/02;C12P17/18;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革耳氯烯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酮类化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革耳氯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寻找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一直是全世界医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天然产物是一类来源于自然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的次生代谢产物。天然产物特有的化学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物活性的多样性使其在人类对抗疾病的历史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因此也一直是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从上世纪40年代到2006年的60多年间问世的175种抗肿瘤药物中,小分子药物占155种,其中113种来自于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占小分子药物的72.9%(Newman D.J.,Cragg G.M.Natural products as sources of new drugs over the 30years from 1981 to 2010.J.Nat.Prod.2012,23,311-335)。
含卤素的化合物比相应的不含卤素的化合物有更高的药物有效性和生物利用度,所以引入卤素原子是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的一种常用手段。海洋生物,尤其是海洋微生物,是活性卤代化合物的主要产生者(王心,王佩,朱统汉,朱伟明.微生物生物活性卤代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中国海洋药物杂志.2011,30,40-51)。截止2011年从微生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卤代天然产物仅163中,其中79个是来源于海洋微生物,仅有33个来源于陆地微生物,由此可见陆地微生物产生卤代化合物是很少见的。
大型真菌是菌物中具有大型子实体的一类特殊真菌,广义上指蘑菇类。大型真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因抵抗不良的生存环境而慢慢产生了特殊的代谢机制,可产生多种结构新颖且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新药开发的重要源泉之一。目前从蘑菇类真菌中分离出的活性物质主要包括萜类、生物碱类、环肽类、多糖类等等。据统计地球上大约有14万种大型真菌,但目前人们研究的还不足其中的10%,所以大型真菌是丰富的天然产物的宝库,但从大型真菌中发现含卤素的活性天然产物还从未见报道(Hawksworth D.L.Mushrooms:the extent of the unexplored potential.Int.J.Med.Mushrooms.2001,3,82;Sekizawa R.,Ikeno S.,Nakamura H.,et al.Panepophenanthrin,from a mushroom strain,a novel inhibitor of the 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J.Nat.Prod.2002,65,1491-149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革耳菌(Panus rudis)F01315。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革耳氯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革耳氯烯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革耳菌(Panus rudis)F01315,已于2013年8月2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 No.8151。
所述革耳氯烯酮类化合物包括革耳氯烯酮A和革耳氯烯酮B,所述革耳氯烯酮A的分子式为C22H25ClO6,分子量为420.13,手性碳的相对构型为4R、5R、6R、7R、8S、9S、11R、12S、15S,革耳氯烯酮A的结构式为:
所述革耳氯烯酮B的分子式为C23H27ClO6,分子量为434.15,手性碳的相对构型为4R、5R、6R、7R、8S、9S、11R、12S、15R,革耳氯烯酮B的结构式为:
以下给出革耳氯烯酮A和革耳氯烯酮B的结构确定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14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