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投射的动态贴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2058.3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9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朱承昊;李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艺有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3/20 | 分类号: | G06T13/20;G06T15/10;G06T7/8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11120 | 代理人: | 刘芳,仇蕾安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投射 动态 贴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维动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投射的动态贴图方法。
背景技术
三维动画技术,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制作出满足导演需求的三维动画或影视特效镜头。
三维动画片的制作原理一般为:首先,利用三维动画软件(比如3ds Max、Maya或Houdini)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然后,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添加场景和三维卡通角色等三维模型;最后,设定模型的动画曲线、虚拟摄影机的运动轨迹和其它动画参数,渲染得到角色动画。
由于三维动画技术具备可精确模拟真实景象、几乎无创作限制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娱乐、教育、军事等诸多领域。
针对电影行业,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采用3D技术制作,给予观众身临其境的非凡体验。但是3D相对于2D电影,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更大。比如,在后期合成中经常会使用平面素材就无法和3D技术兼容;2D电影中远景处可使用的数字接景技术,在3D制作中就需要将贴图uv映射到背景模型上,才能渲染出立体的效果;考虑到人左右眼的视线范围,所能感知的景深也存在范围限制,超出后会感到眩晕不舒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投射的动态贴图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简便制作出贴图富于变化的三维模型,并能使场景中的平面素材具有景深的效果。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投射的动态贴图方法,具体过程为:
第一步,将场景中物体模型上的各个顶点映射到动态贴图中的uv坐标;
第二步,绘制动态贴图,将所绘制的动态贴图投射至场景中物体模型上;
第三步,根据所需展现的场景深度范围,设定两个虚拟摄像机之间的轴间距B,确保场景中所有物体在合适的深度范围内,并调整物体的立体感;
所述合适的深度范围为[D“1,D“2]:
D“1=L/(1+(2.4W×C+E)×L/(2W×F×B))(6)
D“2=L/(1-(2.4W×C+E)×L/(2W×F×B))(7)
其中,C=0.0174,W为投射屏幕宽度,E为人两眼之间的距离,F为虚拟摄像机的焦距,L为汇聚面距离虚拟摄像机的距离;
第四步,针对场景中平面素材,分别对其在两个虚拟摄像机中的成像做位移变换,使平面素材具有景深。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第三步的具体过程为:
(1)首先渲染出场景的深度贴图depth map,即获得场景中各物体相对于虚拟摄像机的距离,从而得到场景中所有物体模型的深度范围[D1,D2];
(2)在深度范围[D1,D2]内,确定场景中所需展现的物体模型的深度范围[D’1,D’2],根据所述深度范围[D’1,D’2]计算出理论上的两个虚拟摄像机之间的轴间距,根据该轴间距计算出场景中合适的深度范围[D“1,D“2],若[D’1,D’2]不处于深度范围[D“1,D“2]之内,则重新调整两个虚拟摄像机之间的轴间距直至[D’1,D’2]处于深度范围[D“1,D“2]内为止;根据所需展现的场景中物体模型的立体感,调整物体模型的厚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2)的具体过程为:
首先,在深度范围[D1,D2]内,确定所需展现的场景的深度范围[D’1,D’2],根据所述深度范围[D’1,D’2],利用公式(1)计算出理论上的两个虚拟摄像机之间的轴间距B,
B=P/(F×(1/n-1/m))(1)
P=2×0.0174×width
其中,F为虚拟摄像机的焦距,n=D’1,m=D’2,width为虚拟摄像机上所设定的虚拟胶片尺寸,单位是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艺有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科艺有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20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