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恢复蛎岈山牡蛎礁生物资源的人工礁体构建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66998.X 申请日: 2015-02-09
公开(公告)号: CN104663545A 公开(公告)日: 2015-06-03
发明(设计)人: 唐峰华;全为民;吴祖立;张衡;周为峰;程田飞;宣富君;沈辉;包小松;胡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代理人: 宋缨;孙健
地址: 20009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恢复 蛎岈山 牡蛎 生物资源 人工 构建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恢复蛎岈山牡蛎礁生物资源的人工礁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好每个构建地点的地理位置、底质类型及构建面积;

(2)制作礁袋;

(3)将制作完成的礁袋在滩上进行排布,并在预先设置好的构建地点上进行礁体构建,其中构建的礁体包括:用于恢复的“肩并肩”式礁体、用于降低泥沙沉积的“间隔”式礁体和防止快速泥沙沉积的双层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恢复蛎岈山牡蛎礁生物资源的人工礁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构建地点优先考虑贝壳屑,另外在泥沙质光滩也构建少量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恢复蛎岈山牡蛎礁生物资源的人工礁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制作礁袋具体包括:将熊本牡蛎的贝壳作为建造礁体的底物材料,将收集的牡蛎壳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太阳光直晒消毒后装于网袋;其中,网袋规格为直径25厘米、网目2.5厘米,长50厘米的圆柱形,每袋装24升牡蛎壳,网袋两头有绳子用于相互捆绑,便于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恢复蛎岈山牡蛎礁生物资源的人工礁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共构建40个礁体,其中,“肩并肩”式礁体22个、“间隔”式礁体14个、双层礁体4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恢复蛎岈山牡蛎礁生物资源的人工礁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肩并肩”式礁体为依据水流流向将礁袋依肩并肩方式依次排布,单个礁体面积为50平方米,将400个礁袋按40×10矩阵方式排成一个长5米、宽10米的长方形,其中长边与水流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恢复蛎岈山牡蛎礁生物资源的人工礁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间隔”式礁体为将300个礁袋按30×10矩阵方式排成一个长5米、宽10米的长方形,按纵轴方向10个礁袋排成一列,相邻列间相距10厘米左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恢复蛎岈山牡蛎礁生物资源的人工礁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双层礁体为400个礁袋按“肩并肩”方式构建底层后,在其上面再排布一层,形成双层礁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699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