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加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9508.X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8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聂炎;欧阳渺安;李军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B23Q17/22;B23Q7/00;B23Q1/25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加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零件加工方式一般采用CNC机床加工,但是许多行业如飞机、汽车行业零件尺寸较大,如果使用机床加工需要大型的龙门机床,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且流程复杂。因此,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占地小、移动灵活且流程简单以及如何适合大尺寸零件现场加工的柔性加工系统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加工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加工方式针对大型零件存在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流程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柔性加工系统,包括钻削装置、刀库、机器人和测量装置;其中,
所述钻削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器人的手臂末端并具有自动换刀功能的主轴以及设置于所述主轴前端的切削刀具;
所述刀库中装夹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所述切削刀具;
所述测量装置采用三维扫描仪以扫描所述待加工工件并对所述待加工工件进行定位;
所述机器人根据所述测量装置采集的所述待加工工件的位置信息带动所述钻削装置移动至所述待加工工件的加工位置并对所述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钻削装置包括固定安装所述主轴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有容置所述主轴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加工系统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钻削装置与所述机器人手臂末端之间以用于调节所述切削刀具进给量的进给装置,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于所述进给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给装置包括安装所述固定块的安装底座以及安装于所述机器人的手臂末端的连接件,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带动所述钻削装置相对所述机器人来回移动的导轨,所述连接件一侧与所述安装底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机器人的手臂球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面上的底座、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的第一手臂、相对于所述第一手臂转动的第二手臂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二手臂转动并安装于所述第二手臂与所述钻削装置之间的第三手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臂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垂直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转动轴、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以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手臂连接的第一臂体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臂体部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的角度范围为:+170°~-17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手臂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臂体部端部并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二转动轴、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臂体部转动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手臂连接的第二臂体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臂体部绕所述第二转动轴相对于所述第一臂体部的转动角度范围为:+140°~-6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手臂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臂体部端部并平行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第三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转动轴并与所述第三转动轴垂直连接的第四转动轴、安装于所述第四转动轴上并绕所述第四转动轴转动的第三臂体部、安装于所述第三臂体部末端并相互正交的第五转动轴和第六转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转动轴绕其轴线转动的转动角度范围为:+70°~-180°;所述第四转动轴绕其轴线的转动角度范围为:+300°~-300°;所述钻削装置绕所述第五转动轴的弯曲角度范围为:+130°~-130°;所述钻削装置绕所述第六转动轴的翻转角度为:+360°~-360°。
本发明提供的柔性加工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利用测量装置检测所述待加工工件的具体加工位置,实现对所述待加工工件的准确定位,所述机器人根据所述待加工工件的具体加工位置带动所述钻削装置移动至所述具体加工位置,实现对待加工工件的准确加工,而且所述钻削装置采用可自动换刀的自转轴以便于从所述刀库中更换不同的切削刀具,从而实现对待加工工件的钻孔、去毛刺和倒角等轮廓进行加工,占地面积小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加工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机器人与钻削装置的装配结构图;
图3是图2中固定块的结构图;
图4是图2中主轴的结构图;
图5是图2中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各轴的运动方向和轨迹;
图6是图2中机器人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市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95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