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利用黄杆菌原位发酵分离偶联合成维生素K2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80787.1 | 申请日: | 2015-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4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郑之明;王鹏;王丽;赵根海;刘会;王晗;吴荷芳;孙孝娟;刘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P7/66 | 分类号: | C12P7/66;C07C50/14;C07C46/10;C12R1/20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利用 杆菌 原位 发酵 分离 联合 维生素 k2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基于利用黄杆菌原位发酵分离偶联合成维生素K2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维生素K2(menaquinone,简写为MK,甲萘醌类),是一种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萘醌基团的衍生物,脂溶性维生素。依据C-3上异戊二烯侧链长度的不同,MK共有14种,通常以MK-n表示,其中n指的是侧链上异戊二烯单元的个数。MK-4,MK-7,MK-9生物活性均大幅高于维生素K1。在人体正常代谢和肠胃功能正常状态时,维生素K1和维生素K3、维生素K4将在肠道正常菌群参与下转化为维生素K2活性体后才会被肠道吸收利用。维生素K2具有良好的促进凝血、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功效.
能够进行发酵生产维生素K2的菌种有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的黄杆菌(Flavobacterium.sp),主要产MK-4和MK-6;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日本文献称之为纳豆菌),主要产MK-7。另外据报道一些乳酸杆菌在脱脂奶粉和豆奶中能产生29-123μg/L的MK-8、9、10,但是因为产量较低,一般作为食品添加剂而不能作为发酵生产使用。
根据专利及文献报导,黄杆菌在发酵过程中,适当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MK-4及MK-6的产量。其原因是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使MK-4及MK-6漏出到胞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产物抑制,从而提高产量。但随着胞外维生素K2浓度逐渐提高,由胞内扩散至胞外的速率会下降,进而影响产率。而且,维生素K2如何有效提取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利用黄杆菌原位发酵分离偶联合成维生素K2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利用黄杆菌原位发酵分离偶联合成维生素K2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种子培养、接种培养、发酵培养和静置分层提取维生素K2,发酵培养过程中,将接种培养后的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由以下组分组成:10g/L-60g/L表面活性剂、5g/L-40g/L甘油和100g/L-250g/L植物油。
优化的,一种基于利用黄杆菌原位发酵分离偶联合成维生素K2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种子培养,从保存斜面上取一环黄杆菌接种于含有50-150mL种子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在温度为30-37℃条件下,以转速100-200rpm振荡培养24-48h;
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1-5g/L葡萄糖、2-10g/L甘油、10-20g/L蛋白胨、1.5-4g/L酵母提取物、1-4g/L K2HPO4、1-3g/L NaCl和0.1-1g/L MgSO4·7H2O;
(2)接种培养,按接种量5%-10%接入发酵罐中的发酵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30-37℃、条件下,以转速100-200rpm、通气量0.5-1vvm搅拌培养24-36小时;
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5-30g/L黄豆粉、0-10g/L葡萄糖、10-20g/L蛋白胨、3-10g/L酵母提取物、1-3g/L K2HPO4、1-4g/L NaCl、0.1-1g/L MgSO4·7H2O;
(3)发酵培养,将接种培养后的发酵培养基中加入10g/L-60g/L表面活性剂、5g/L-40g/L甘油和100g/L-250g/L植物油,且搅拌速率500-800rpm,通气量1.5-3vvm搅拌,形成水包油微乳,发酵培养72-96小时;
(4)静置分层提取,将经步骤(3)发酵培养的混合物停止搅拌,静置3-5小时分层后,提取上层植物油,油相中含有总维生素K2。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上述步骤(3)中表面活性剂选自蔗糖脂肪酸酯(SE)、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80(Tween80)、聚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sol)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上述步骤(3)中植物油选自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橄榄油、山茶油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0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酵产品产生方法
- 下一篇:一种赤藓糖醇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