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校正高压泵的溢流阀正时误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3500.0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3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张颢;G·苏妮拉;M·梅恩哈特;R·D·普斯夫;J·F·巴斯马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30 | 分类号: | F02D41/30;F02D4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校正 高压泵 溢流 正时 误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用于校正高压泵的溢流阀正时误差的方法。提供用于校正耦接到内燃发动机的直接喷射系统的高压泵的溢流阀正时的方法。需要方法在车辆上监测并调整溢流阀正时,其中溢流阀正时误差可以由传感器误差和/或控制信号和溢流阀的致动响应之间的时间产生。为了在车辆上自校正溢流阀正时误差,提出的方法包括监测和记录燃料导轨压力、高压泵占空比和泵送的部分液体体积值,以获得零流量关系。
技术领域
本申请大体涉及用于校正内燃发动机中的高压燃料泵的溢流阀正时的方法的实施。
背景技术
一些车辆发动机系统利用直接汽缸内燃料喷射和进气道燃料喷射两者。燃料输送系统可以包括用于将燃料压力提供到燃料喷射器的多个燃料泵。作为一个示例,燃料输送系统可以包括设置在燃料箱和燃料喷射器之间的较低压力燃料泵(或提升泵)和较高压力(或直接喷射)燃料泵。高压燃料泵可以耦接到燃料导轨上游的直接喷射系统以提高通过直接喷射器输送到发动机汽缸的燃料的压力。高压泵也可以由耦接到发动机的曲轴的驱动凸轮来驱动。电磁启动的入口止回阀或溢流阀(spill valve)可以耦接在高压泵的上游以调节进入泵压缩室内的燃料流量。溢流阀可以被同步激励到驱动凸轮的位置或发动机角位置。因此,控制器或其它类型的计算机化装置被用于相对于泵活塞运动而控制溢流阀的正时。然而,溢流阀可以变得与驱动凸轮不同步,从而引起溢流阀致动和泵活塞运动之间的时间差。这个事件被称为溢流阀正时误差。
在由Takahashi在US6953025中示出的监测溢流阀正时的一种方法中,溢流阀通过使用凸轮角信号控制,其中关系存在于曲轴角信号、凸轮角信号、供应到溢流阀的控制信号和泵凸轮的冲程之间。发明人在此已经认识到需要一种方法,通过其,车辆上的溢流阀误差能够被校正而不用依赖角度位置传感器。US6953025的燃料供应控制装置利用位置传感器修改溢流阀正时。发明人在此已经提出了用于通过监测燃料导轨压力和溢流阀的明显关闭正时来校正溢流阀正时误差的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在一个示例中,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一种方法解决,该方法包含:基于高压泵的零流量函数,调整高压泵的占空比以校正溢流阀的正时误差,溢流阀调节进入高压泵的压缩室内的燃料流量并且零流量函数基于泵占空比相对于燃料导轨压力中发生的变化的变化。以此方式,可以获悉车辆上的溢流阀正时校正同时利用燃料导轨压力读数控制溢流阀。另外,本文解释的溢流阀正时校正方法可以监测并分析燃料系统在不同运转模式下产生的数据而不用入侵干扰燃料系统。运转模式可以包括各种怠速状况和/或加燃料状况,如仅经由进气道燃料喷射或仅经由直接喷射来给发动机加燃料。此外,由于所述校正方法可以不需要除已经纳入燃料系统中的组件之外的附加物理组件,因此相比于可能需要昂贵附加组件的其它校正方法,可以减小与燃料系统相关的成本。因此,这可以允许车辆的控制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从而减小控制系统的功率消耗并降低其成本。
使用流量函数调整泵占空比可以包括确定流量函数的偏移。偏移可以用于延迟或加速溢流阀的关闭以便同步溢流阀正时和泵活塞的压缩冲程。获得偏移能够以若干方式实现。例如,当未直接将燃料喷射到发动机内时,命令一系列泵占空比同时确定响应的燃料导轨压力以形成一系列工作点。这些工作点然后能够被绘制以形成零流量函数,从而获得表示溢流阀致动和泵活塞运动之间的时间差的偏移值。
在一个相关示例中,当将燃料直接喷射到发动机内时,在选择的燃料导轨压力以及泵送的部分(fractional,部分/少量)液体燃料体积下命令大量(multitude)泵占空比,从而形成一系列线,所述线能够用于获得对应于零流率数据的截点。然后能够将零流率数据、与燃料导轨压力和占空比相关的零流量处的一系列工作点进行绘图以形成零流量函数,从而获得可以用于校正溢流阀正时误差的偏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3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