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7912.1 | 申请日: | 2015-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6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姜福豪;张慕刚;骆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00 | 分类号: | G01V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李永强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成 地震 观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待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地震道集;
根据预设的面元大小和分布规则以及每个面元的属性,布设地震道集的激发点和接收点;
对布设的激发点进行网格化,生成激发点网格,对布设的接收点进行网格化,生成接收点网格;
分别求取每个激发点网格和每个接收点网格的组合中心坐标;
根据激发点网格的组合中心坐标和接收点网格的组合中心坐标生成地震观测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别求取每个激发点网格和每个接收点网格的组合中心坐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所述激发点网格和所述接收点网格进行筛选;
相应地,所述分别求取每个激发点网格和每个接收点网格的组合中心坐标包括:
分别求取筛选后的每个激发点网格和筛选后的每个接收点网格的组合中心坐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元的属性包括,面元内的炮检距分布和方位角分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面元包括,炮检距分布均匀和/或方位角分布均匀的面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布设的激发点进行网格化,生成激发点网格,包括:
对布设的激发点进行矩形划分,生成矩形激发点网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布设的接收点进行网格化,生成接收点网格,包括:
对布设的接收点进行矩形划分,生成矩形接收点网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布设的激发点进行网格化,生成激发点网格,包括:
对布设的激发点进行正三角形划分,生成正三角形激发点网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布设的接收点进行网格化,生成接收点网格,包括:
对布设的接收点进行正三角形划分,生成正三角形接收点网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求取每个激发点网格和每个接收点网格的组合中心坐标,包括:
求取激发点网格内激发点横坐标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激发点网格组合中心的横坐标;
求取激发点网格内激发点纵坐标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激发点网格组合中心的纵坐标;
求取接收点网格内接收点横坐标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接收点网格组合中心的横坐标;
求取接收点网格内接收点纵坐标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接收点网格组合中心的纵坐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激发点网格的组合中心坐标和接收点网格的组合中心坐标生成地震观测系统,包括:
将激发点网格的组合中心坐标作为待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激发点坐标,将接收点网格的组合中心坐标作为待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点坐标,根据所述激发点坐标和所述接收点坐标生成地震观测系统。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道集包括共中心点道集、共深度点道集和共反射点道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791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