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7912.1 | 申请日: | 2015-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6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姜福豪;张慕刚;骆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00 | 分类号: | G01V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李永强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成 地震 观测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采集地震勘探资料技术中,技术人员利用地震观测系统可以采集地震勘探数据。地震观测系统一般包括地震波的激发点(即炮点)、地震波接收点(即检波点)以及地震波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目前地震观测系统主要包括:正交观测系统、纽扣观测系统、锯齿观测系统、辐射观测系统和环状观测系统。
现有技术中,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过程一般为:首先确定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依据所述位置关系布设激发点和接收点,从而生成地震观测系统。
但是,上述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过程,出发点是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没有考虑地震观测系统的属性,例如地震观测系统的炮检距和方位角的分布属性。地震观测系统的属性优劣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质量有较大影响。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生成地震观测系统之后,通常需要验证地震观测系统的属性。例如,生成多个地震观测系统,分别对所述多个地震观测系统所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和对比多个观测系统对于地震叠加成像精度的影响,从而选取成像精度较好的地震观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在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过程中考虑了地震观测系统的属性。从而在生成地震观测系统之后,不需要验证地震观测系统的属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包括:
建立待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地震道集;
根据预设的面元大小和分布规则以及每个面元的属性,布设地震道集的激发点和接收点;
对布设的激发点进行网格化,生成激发点网格,对布设的接收点进行网格化,生成接收点网格;
分别求取每个激发点网格和每个接收点网格的组合中心坐标;
根据激发点网格的组合中心坐标和接收点网格的组合中心坐标生成地震观测系统。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地震道集;然后根据每个面元的属性要求,布设地震道集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然后分别对激发点和接收点进行网格化;然后求取激发点网格和接收点网格的组合中心坐标,最后生成地震观测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基于每个面元的属性布设地震道集的激发点和接收点,从而最终生成了符合需求的地震观测系统。从而在生成地震观测系统之后,不需要验证地震观测系统的属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共中心点道集面元炮检距分布均匀的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共中心点道集面元炮检距分布不均匀的示意图;
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共中心点道集面元方位角分布均匀的示意图;
图3b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共中心点道集面元方位角分布不均匀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共中心点道集所对应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布设示意图;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对布设的激发点和接收点进行矩形网格化的示意图;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对布设的激发点和接收点进行正三角形网格化的示意图;
图6a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矩形激发点网格的组合中心示意图;
图6b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正三角形激发点网格的组合中心示意图;
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生成的地震观测系统的炮检距-方位角分布示意图;
图7b是现有技术生成的地震观测系统的炮检距-方位角分布示意图;
图8a是本申请实施例生成的地震观测系统的炮检距分布示意图;
图8b是现有技术生成的地震观测系统的炮检距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79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